陈炜
摘 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教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学习习惯培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我们对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和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小衔接和家校共育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校共育;儿童;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动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后,通常能主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结合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培养自己孩子学习习惯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教育的本质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首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人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形成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表现,也是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生长点。
2 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最近的研究也表明[2],儿童时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日后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幼小衔接和家校共育是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
3.1 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准备
很多研究成果表明[3-4],在“幼升小”阶段孩子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习适应的困难,二是社会适应的困难。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读、写、算等知识获取等方面,而社会适应困难则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以及人际交际能力等方面。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往往会忽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要求。但是随后人们发现:好奇心、兴趣等心理能力与学生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这说明在幼小衔接中不仅要关注学习方面的能力,更要关注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近年来,在幼小衔接教育实践中,社会适应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2 家校共育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紧密配合,任何一方的缺位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孩子在“幼升小”的关键时期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将对其一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儿童的学习经历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积极的家庭教育配合专业的学校训练,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 培养女儿学习习惯的实践
鉴于幼小衔接和家庭教育对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我们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注意对女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小处入手,抓住“幼升小”后家庭作业的要求不同,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首先,坚持是习惯养成的基础,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好动的,这时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当我们好不容易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能会由于家长的不坚持,而让孩子没能保留下来。对此我们深有体会:幼儿园大班时,女儿班级来了位围棋老师,挑选了几个他觉得资质不错的孩子去学围棋,女儿也被选中了,她很兴奋,高高兴兴的去上了几次课,每次课后老师都留有作业,开始还能认真完成,随着难度提高,作业越来越难,而我们也没有陪同她坚持下去,半年后我们主动放弃了围棋学习。正是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从刚进入小学开始,我们就陪着她坚持课后写作业,经过半年的陪伴,现在基本上能做到放学即写作业,不用再督促检查。
其次,家长的耐心也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助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家长一定不能心急,要鼓励孩子,实时提供帮助。很多时候,自信心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特别是家长的耐心和坚持。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我个人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的一点看法,无论是从家长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的角度,都希望我们能对孩子产生有益的影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杨雅琴.《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科普童话》2016年第48期.
[2] 王珊珊:《幼小衔接中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3] 裴宁宁.《幼小衔接中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家长》2017年第25期.
[4] 曾靜.《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科学》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