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德育核心内涵的外延及功能

2020-05-22 02:30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志臻中学张计超
青年心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智育马斯洛层级

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志臻中学 张计超

德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但其定义边界却一直较模糊。与之相关的研究众多,但重点皆放在了如何将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之上,所涉及的德育内容也往往是环境、礼仪之类,使得德育研究过于表面,没有溯源学生内驱本质。中学时期的学生正逐步养成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因此,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毫无疑问,知识教育依然是当下中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德育与智育的对象个体结合点,从共同作用个体角度出发,发展学生内驱力,对其内涵进行外延,能够为德育促进智育提供理论基础。

一、基于学生个体的德育与智育关系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见图1)将人的需求分为五部分,由下到上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需求的紧迫性可以将其分为基础性需求和成长性需求。通过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可知,需求是推动学生行为的根源,其也可以被称为自主驱动力。理论上讲,往往只有低层级得到满足以后,高层级的需求才会逐步出现。但是人的需求往往是复杂的、同时的、多样的,因此,不同层次间存在着影响关系。德育的工具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让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德育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身真正的需求,形成以学习为目标的环境紧张态,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刻苦学习去消除这种紧张态。

图1 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

二、传统德育视域下概念范畴及功能分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德育被重新重视,在被重新界定的过程中导致德育的独立性更加明显,其与普通的智育存在明显的界限。这使得德育与智育的结合过于僵硬,并没有对智育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德育基本定义以及涵盖内容

传统德育主要包括政治、公民、法律、思想等方面,其核心内容在于形成德行。其主要教育路径为思想政治课程,其以独立的德育形式为中学生制定了行为准则,进而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在一些其他学科中也会涉及一些德育内容。例如:化学教育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环境问题的德育,语文描写行为事件中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德育。这两种教育路径都有着明显外部特性,即如何与环境交流,采取何种策略与外部进行交涉,社会特性突出。此类德育有着明显的时间与空间界限,即仅限于课堂讲解。这就势必造成德育过程难以连续进行且教学内容过于浅显。德育的本身是心理发展和认知形成的过程,这种间断性的教育模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由于传统德育评价指标缺失,使得其只能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评价,学生往往忽略了德育课程中最关键的品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成绩。

(二)传统德育的功能特性及工具应用性分析

传统德育的功能性是基于德育的本身定义而展开的,主要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基本品行等内容。从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分析,这种传统的德育缺乏促进需求的作用,只是单纯地以理论状态灌输给学生,其功能特性流于表面,是一种为了提升而产生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需求的促进性不明显。这是由于传统的德育功能性是基于教学目标而衍生,而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评价体系。而德育的工具性则主要体现在了引导功能上,无论是思想政治课程还是其他科目的渗透,均是对学生行为进行定向培养。教师在利用德育工具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容易出现与生活脱节的情况,动辄高谈阔论,这种短期的高调式德育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新德育核心内涵的外延及功能扩增分析

新德育理念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而产生的,是作为一种驱动创造的工具,帮助高中生建立紧张态环境,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来缓解这种状态。以往的德育主要关注了人文以及社会关系,学生建立了远大的目标却难以做好当下。新德育是基于需求出发,研究了如何通过其功能性及工具意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统一德育与智育的优良课题。

(一)新德育核心内涵的重新厘定

新德育的重新厘定并不是为了去除原有德育,而是通过新的定义加深传统德育、推动智育的发展。根据马斯洛需求曲线可知,学生驱动性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低层级需求曲线过高;其二,高层级需求曲线过低。而新德育开拓的新理论范畴为了抑制低层级需求,提升高层级的需求,促进学生智育发展。德育内涵应增加专注认真、不畏困难、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准确定位等教育核心。在马斯洛需求层级之中,这些应该属于马斯洛中的尊重与自我实现层次。该层次在初期的需求度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其对于由需求所转化的学习驱动力并不高。由此可知,新德育理念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理念中曲线峰值(见图2)人为调整而产生的,这也是学生能够低进优出的关键所在。这也应对了教师在生活中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对待等教学措施的采取,就是为了让安全、归属与爱的曲线峰值能够提前到来,为后期的尊重、自我实现做好铺垫。

(二)新德育功能实践性分析

新德育功能是在其内涵上发展而来的,根据德育的目标,可以采取“励志教育+养成教育”的新型德育模式,同时营造了完善的外部环境来影响学生的内在发展。在传统理念中,高考生源理论中将优质生看成保证高考成绩的根源。然而在生源质量不高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德育工具,取得了“低进优出”的不俗成绩,方能体现德育的工具意义。励志教育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将这种教育渗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诸多方面,本着“思想励志无处不在”的原则,通过精神激励、环境激励、榜样激励、活动激励进行全方位的学生激励。激励作用的本质是为了使学生产生需求,从心理学分析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环境的紧张感、危机感,而通过努力学习来消除这种感觉,这也被称为激励内驱。这种激励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努力学习、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养成教育则是基于学生现有状态而进行的德育。马斯洛需求曲线的性质决定了其个人色彩明显,不同学生差异性巨大,统一的德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之时,班主任以及教师就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性格等背景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基于此设计了符合学生个体的针对性德育策略。养成教育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德育,长期德育指的是帮助学生的高层级需求快速崛起,建立起精神内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短期德育是指从细节入手,通过引导改善学生拖沓、畏难、懒散的习惯,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可知,新德育的理念不仅仅在学校、学生、高考的维度上进行的知识性教育,更是从个体、环境、发展维度上的单元个体成长性教育。

图2 曲线峰值

综上所述,对德育进行完善、对其内容进行重新厘定、对功能实践性进行分析是生本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在本次研究中,将德育的内涵由传统的品质教育拓展到了习惯、性格等多个方面,力求能够通过广义的德育来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新德育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发展而来,在定义上增加了基于学生的个体自我发展进行德育。在功能上,新德育基于“励志教育+养成教育”进行了重新建构,这使得学生的智育发展有了实际的德育工具,为学生的个体长远、深度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智育马斯洛层级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