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平山实验小学 翁月华
很多学生都认为教学知识枯燥,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长时间都没有看到成绩的显著提高,就会缺乏信心,进而抵触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尝试变式教学则可以改变这一情况,利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知识学习体验。本文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变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创新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在最好的状态下,吸收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能够把常规模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知识学习形式进行转化,使课堂学习变得出其不意,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引导学生聚焦于知识的本身以及知识的关键性条件,这也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最为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本要求剪出圆柱的平面展开图,把长方形卷成圆形,看一看长方形的长和圆之间会有哪些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的长正好是圆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接着再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圆在匹配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匹配一个长方形之外,匹配什么也能围成一个圆柱?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思维立刻变得活跃,有的说可以匹配一个正方形,有的说可以匹配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讨论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质疑,然后验证自己的猜想。
变换图形,是几何教学中常用的形式,转换问题提出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留下更加深刻、清晰的印象,进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就开始使用跟进式的变式练习。变式的呈现可以使课堂充满趣味,让学生能够借助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夯实数学基本技能。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时,为了更好地将概念本质突出,针对某个数字进行变换表达方式的练习,从而发现几种表达中最本质的地方。以数字“12”为例,通过不断变换表达方式,找出“12”的因数有哪些,哪些数能整除“12”,“12”是哪些数字的倍数,“12”不能被哪些数整除等。这样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生也会建立起因数、倍数、整除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概念。不管变式如何,因数的本质就是必须整除,这一点被学生理解清楚之后,因数这个概念就非常清晰了。
这种方法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以及对于数学知识考量的全面性,从而使学生灵活地解决了数学的问题,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不断地延伸,确定全新的思考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运用数学的技能以及思考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这也要求教师能够拓展变式教学的开展途径,引发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这一课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出示以下几个图形(如图1—6)。说一说:它们都有周长吗?试一试:怎样得出周长是多少?
这一组图形中图4 是没有周长的,而其他的图形都有周长,因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学生在判断中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在学生用量、绕等方法求出图2、图5 的周长后,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特征用巧妙的方法进行计算。图1 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长×2+宽×2”就得出周长;图3 则可以利用移动的方法,把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再求出它的周长;图6 的每一条边都相等,因此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再乘10 就得出周长。这样,通过反转跟进拓展等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探究新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基本技能,以此进行延伸,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养。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采用变式教学的方法,就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变化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数学内容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对情境进行改变,使学生对搭配中的数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笑笑出门前想搭配服装,如何进行搭配呢?请大家帮助她计算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1)假如上衣为1 件,下衣为2 件,如何搭配,有多少种搭配方法?(2)假如上衣、下衣同为2 件的情况下,又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3)假如上衣为2 件,下衣有3 件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搭配?有多少种方法?(4)如果上衣和下衣分别为3 件,你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这样的课堂情境,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当前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创设课堂情境,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过程,使整个教学的环节具有趣味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天性活泼,教师就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玩、学结合。
例如:在课堂上对“统计”这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之后,教师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于统计知识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的观念,就可以把商场中买卖商品的情境带入课堂之中,以此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家酒”游戏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第一组的学生作为采购员,为其他同学买鞋垫,因为大家互相之间并不清楚脚的大小,所以买鞋垫的同学还需要清楚地了解其他同学脚的尺码,把结果进行统计之后再去购买鞋垫。第二组学生负责为其他同学购买衣服,也需要统计其他同学的身高和胸围等,以此确定衣服的大小,最终统计好再进行采购。第三组的学生是买书包,书包有很多种颜色,所以也需要按照小伙伴的需求进行统计,随后大家一起去“商场”购买产品。这样的游戏环节,能够最大程度地凸显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使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这样的课堂属于变式的课堂环境,因为教师完全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从而了解问题的本质,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变式教学就是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从而突出其本质特征,体现在数学课堂中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数学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通过变式教学能够改变条件而非改变概念的本身,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机,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创建高效、深刻的数学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使用希望能够真正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