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梅
摘 要:十九大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以生文本和“全纳教育”作为日常教育过程中的理念和目标加以执行,并借助特殊教育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给残疾儿童带来更完善的教育资源。同时,考虑到残疾儿童不便于出门,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为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并借此进一步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能力、帮助残疾儿童体验更为全面和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关键词:互联网+;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1-0001-01
1.以生为本,针对学生情况开展全纳教育
在互联网+教育资源的送教上門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适时调动残疾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帮助儿童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进而帮助残疾儿童更快、更好地投入到送教上门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过程中,最终帮助残疾儿童实现进步和成长。
例如,笔者在针对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时,会结合实际了解到的儿童基本情况设置教育主题,并借助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帮助儿童进行教案筹划,进而借助条理化明确的教育内容帮助残疾儿童快速投入到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同时,笔者秉持“以生为本”“全纳教育”的教育理念,带领儿童在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学习和体验中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并结合实时的教育观察和分析有效了解儿童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儿童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最终促使残疾儿童放下心理障碍、高效投入到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学习和活动参与中。可见,笔者为了有效开展针对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需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教育体系,并结合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整合带给残疾儿童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内容,并借此帮助其实现进步、实现成长。
2.趣味教育,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
“有趣”“好玩儿”是低年级残疾儿童最为喜爱的教育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结合互联网+教育资源实施送教上门时,需要借助互联网+上丰富、有趣的教育资源对残疾儿童实施教学引导,并帮助其在愉快的互联网+学习资源观察和探究中建立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进而逐步完成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最终,残疾儿童将会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实现学习兴趣的显著提升和学习积极性的充分建立。
例如,笔者在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对残疾儿童实施知识传递时,注重结合互联网+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实施教学,并帮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同时,笔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会注重借助趣味动画、趣味微课、多样图片等影音展示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残疾儿童减少新知学习的畏难情绪,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投入到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进而逐步取得良好的教育实施效果。
3.定期开展,强化学生各个学科学习能力
送教上门最为困难的一点是“定期开展”,因为每一位教师通常都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实施送教上门往往会在教师教育工作忙碌时难以为继。但是,如果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教育设备来实施教学则能够借助残疾儿童家庭附近的公共互联网设备对儿童实施远程教育,并借此有效解决教师在教育工作较忙时无法亲自送教上门的问题,进而凭借远程教育的组织和实施保障残疾儿童定期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其不间断地实现各个学科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例如,当笔者由于本职工作无法前往送教上门的目的地实施面对面教学时,笔者就会通过残疾儿童当地的村委会部门组织相关残疾儿童前往具备多媒体设备的办公室当中,与笔者通过互联网+资源的应用实施远程教育,进而保证残疾儿童能够获得不间断的教育体验、实现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
4.资源丰富,完善学生综合品质以及素养
教师在送教上门时,还需要借助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对残疾儿童实施多元化教育,并引导学生在课件观察、多媒体视频观看、图片分析、影音欣赏、微课释疑等多样化的互联网+资源帮助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掌握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的整合丰富残疾儿童的知识学习内容,并结合残疾儿童的基本能力组织针对性训练,进而帮助残疾儿童能够在互联网+知识资源的观察和学习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个人综合素养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应用帮助残疾儿童开展趣味教育,并借助有趣的教育资源吸引儿童的学习注意力,进而促使儿童建立学习自主性、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定期为残疾儿童进行知识教学,并带领儿童在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中实现进步和成长;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帮助残疾儿童在丰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体验中拓展眼界、逐步实现个人综合品质和素养的建立和健全。
参考文献
[1]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7(24)
[2]袁建.关于开展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08)
*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716)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