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要:数学是小学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学科,关系到今后学生学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数学中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是需要老师去积极的正确引导的,在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创设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情境对策。在情境的引导下,结合数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里学习数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本文主要讲解了有关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原则
1.1以教学目标为重点
老师需要结合数学课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创设科学合理的情境方案,而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重点。在情境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基础。
1.2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热爱数学,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方面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老师也要注重学生在问题意识方面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在有效情景创设里发现数学知识和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再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1]。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去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
1.3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和理解能力。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2.1合理运用游戏进行情境创设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教学课堂需求了,更没有办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无法融入其中,这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游戏进行情境创设,这样能起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小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能自主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去思考和探索[2]。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拼图形小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图形相关的拼、摆、画等行为,通过这种游戏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三角形、四边形等特征和不同,还能在拼图小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2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任何的意向都需要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合理形成,而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知意向,问题会激发学生自主去思考和学习的欲望,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多去创设问题情境,根据课程内容去设计相关的问题去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知兴趣[3]。教学案例:在五年级人教版课程《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相关的问题:关于“因数”“倍数”,大家有什么样的理解和问题呢?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问后,会举手回答和提出一些问题,而这些回答和问题涉及到课程里面的重点知识内容,比如“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數?”创设这样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知欲望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着把课堂主动权给到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开动了脑筋,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包括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因此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开动脑筋。
2.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每一个科目的学习和社会背景文化都是有所关联的,所以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当有一个实际的情境创设时,是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的。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考能力都会起到推进作用,能让学生联想到之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在原有的新知识上架构原来的知识和经验来得到结论和答案。如果学生发现原有知识和经验也不能解决到难题的时候,会因为难题的解答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帮助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对自己原有的知识架构进行重组和积累。教学案例:在小学数学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堂教学,首先,通过网络找一张里面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房子图片,再运用多媒体音频和图片的结合为学生模拟一个参观森林精灵房子的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张图片里的房子,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精灵的房子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引导学生发现森林精灵的房子里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入课程里的中心内容,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和形状特征。
3.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烈,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程内容,去创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掌握重点内容,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白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9 (14):92.
[2]李兰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11):64.
[3]张岩岩.创设有效情境,助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师,2019 (S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