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1191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但大多是以假小叶形成、再生结节以及肝弥漫性纤维化等为特征,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临床表现通常是以肝功能受损以及门脉高压为主,同时还会存在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情况。该病症在临床上依据病程的发展程度可以分为失代偿期和代偿期两类,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是我国目前引起肝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该病症而言,目前临床上特别是在该病症的代偿期,主要是采取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虽然抗病毒药物能够起到快速抑制的效果,但此种方法并不能抑制肝硬化发展进程以及患者脾脏的增大[1]。本次主要针对乙肝肝硬化(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HBC)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采取中医通络消癥汤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抽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治疗的90例对象并实施详细分组研究,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90例对象均匀选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治疗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中,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5例。甲组包括25例男性与20例女性;年龄处在20~60岁之间,平均是(38.65±3.92)岁;乙组包括23例男性与22例女性;年龄处在21~61岁之间,平均是(36.78±3.89)岁。两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实施进一步对比,P>0.05。
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的患者、过敏体质、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患者、伴有肾、肺、造血系统以及心血管等原发疾病的患者、精神病患者、排除其他原因或者是药物不应而引起的肝硬化的患者。纳入标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符合西医肝硬化代偿期诊断标准的患者、符合中医当中肝郁脾虚夹瘀证辩证标准的患者。
1.2 选择病例西医诊断标准:①HBV-DNA大于等于103copies/mL,血清HBeAg(-),HBsAg(+),ALT反复或者持续异常,且慢性乙肝在病程上大于半年。HBV-DNA大于等于104copies/mL;血清HBeAg(+)、HBsAg(+),ALT反复或者持续升高。②属于Child-Pugh的A级,血液学、影像学以及生化学检查存在门静脉高压以及肝功能障碍症,未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肝性脑病这类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情况。③进行肝组织病理学的检查:症状表现为肝纤维化结节和弥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以上两种表现需同时具备方能进行诊断。另外,存在弥漫性纤维增生、肝损坏、假小叶的形成,以及被分割的肝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增生[2]。
中医病症标准:分为主症和次症两类。其中主症表现有:乏力倦怠、情绪抑郁、胁肋胀痛以及食后出现胃脘胀满等症状。次症主要表现有:脉弦缓、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乳房有结块或胀痛、便溏不爽、嗳气以及乏味口淡等症状。凡主症当中具备情绪抑郁、胁肋胀痛中的任意一项,再加上乏力倦怠、食后出现胃脘胀满中任意一项,再加上两项次症,便可以将其定为本证。另外,肝郁脾虚夹瘀证表现有:两胁刺痛、蜘蛛痣或肝掌、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或暗、肝脾肿大。任意具备其中一项便可以定为本证[3]。
1.3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10mg阿德福韦酯(或者是0.5mg恩替卡韦)加100mg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4]。口服,每天1次。而后对乙组患者增加通络消癥汤服用,处方为:丹参、鸡血藤、泽兰、忍冬藤、茯苓各15g,桃仁、白术、牛膝、地龙、柴胡各10g,生黄芪、太子参、白芍各20g,土鳖虫6g,以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服用两次,疗程为6个月。
1.4 指标观察及疗效判定标准①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及肝功能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②疗效评定:疗效综合评定:治疗结束后,患者主要症状得以显著改善;脾脏肿大症状得以缩小或稳定,且无压痛及叩痛感,肝脏体积无变化,肝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指标维持到3个月以上,则为显效。治疗结束之后,主症状有好转,脾脏肿大症状得以缩小或稳定,且无压痛及叩痛感,肝脏体积保持不变,肝功能指标的下降幅度大于50%,但是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则为有效。病情没有达到有效的标准,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则为无效。
表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对比[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肝功能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肝功能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脉宽度、脾脏厚度对比(±s,m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脉宽度、脾脏厚度对比(±s,mm)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ng/mL)
1.5 数据统计处理本研究所获得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进行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经过治疗后,乙组患者综合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甲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及肝功能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LT、ALT、ALB以及AST的值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类指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5);另外,乙组的PLT值显著优于甲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治疗前:两组患者门脉宽度以及脾脏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甲组(P<0.05)。甲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从组内对比上看,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治疗后与乙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乙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甲组(P<0.05),见表4。
中医认为[5],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归属为中医“积聚”、“胁痛”和“癥瘕”的范畴。其证型分为淤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肝肾阴虚以及水湿内阻6类。而该病症的病机属于正虚血瘀,可分肝肾阴虚、肝郁脾虚以及肝胆湿热三型,其病因大多是因为湿热毒瘀虚而引起。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总结各家学说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将肝硬化代偿期证型分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蕴两类,而且在各型当中还存在瘀血阻络和气阴虚损等症状。慢性乙肝若要进展形成肝硬化,其过程必经肝纤维化,可以说该病症是一个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的过程,对于该病症的阻止,重点是要对肝纤维化加以延缓或阻止。在慢性乙肝阶段,首先要经过毒、湿热等入络,对肝的经络形成阻滞,而后发展产生“淤血”,淤血能够使脉络瘀滞更加严重,从而进一步引发肝硬变。所以说,通络对于肝硬化的治疗非常关键。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通络消癥汤,其中的地龙:具有除湿而不伤阴、活血通络的功效;土鳖虫:具有消癥逐瘀、入肝经血分的功效,将两者合并使用具有辛润通络的效果。鸡血藤:具有通络和养血的效果,忍冬藤:具有通络及清热解毒之功效,将两种药物结合具有不伤正气、通络、消癥化瘀的功效;柴胡理:功效是疏肝理气;白芍:具有柔肝养血的效果;太子参和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的效果;丹参:具有分瘀热、清血、补血及活血化瘀的功效;牛膝:具有通络活血、益肝肾的功效。泽兰辛:具有消水肿的功效;桃仁:通络、润燥、活血化瘀;茯苓和白术:能够消除经络的湿气,经络疏通的效果;甘草:为调和使用。将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清热利湿、健脾疏肝以及通络消癥的功效[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的患者,使用通络消癥汤能够对其病症以及肝功能方面进行很好的改善,还能提高血小板,使门脉宽度以及脾脏厚度缩小,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能够降低,在临床治疗上乙组疗效明显优于甲组。
综上所述,针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实施通络消癥汤治疗,安全有效,能够达到通络消癥的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