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上小学,我家附近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在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两根滚动的大棒骨和十几个香菇。馄饨下进锅里煮的时候,男人开始配料:先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切得整齐的姜丝、大大的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细盐、味精,撮上一撮小碎葱,最后淋上几滴芝麻油,把这些做完,锅里的馄饨也就漂起来了。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一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便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碗馄饨9个,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个个胖乎乎的,在碗里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营生。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每天早上4点就要去菜场采购,女人留在家里和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5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条街及附近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香喷喷的馄饨,再热乎乎地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暑假期间,大人们上班去了,孩子们没人带,每天都有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半晌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9个馄饨一个不少地上下起伏。女人会将碗吹了又吹,待摸着湯碗温热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大约上午10点半的时候,他们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手挽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个城市。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切得整齐漂亮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回来,父母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那对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我问道。
母亲说:“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
“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去打工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又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以后过马路只能慢慢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挺沉重。但是那天在路口,我又意外地看见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
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馄饨还是那样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
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胖乎乎的9个馄饨在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大广告牌,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只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更弯了。他们的头发也更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阿宝,来——”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他们就这样挽着,一直走进暮色里。
(张子影/文,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19日,有改动)
1.请从卖馄饨的夫妻的角度,概括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先在碗底铺上一层洗净发好的紫菜、一小撮切得整齐的姜丝、大大的一片西红柿,撒上一小撮细盐、味精,撮上一撮小碎葱,最后淋上几滴芝麻油。(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馄饨里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本文倒数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卖馄饨的夫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滑县道口镇抗大初级中学 胡义鹏/设题)
【参考答案】
1.①30多年前,卖馄饨的夫妻在紧挨路口的道边儿摆一个馄饨摊卖馄饨,馄饨用料新鲜、味道好,顾客多。②卖馄饨的夫妻早晨4点起床备科,约5点半后出摊。③寒暑假期间,卖馄饨的夫妻对摊边打闹的孩子态度好,服务周到,孩子吃馄饨差点儿钱也不计较。④几年后,卖馄饨夫妻的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馄饨质量依然很好。⑤卖馄饨的男人被小货车撞了,伤了一条腿,不忍心肇事司机让孩子辍学给他挣医药费,不再让那司机负担医药费,他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積蓄。⑥男人出院后,夫妻俩仍然在路口摆摊卖馄饨,笑迎顾客。⑦夫妻俩的小摊变成了小食铺。两人继续卖馄饨。 2.(1)运用“铺”“撒”“撮”“淋”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卖馄饨的男人熟练的配料动作,从正面表现男人配馄饨料时的用心,表现出馄饨汤料用料讲究、质量好。(2)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卖馄饨的夫妻使用的食材非常新鲜,表现夫妻二人诚信经营、淳朴厚道的特点。(答题指导:答语句赏析类试题,一般要先分析并指出句子本身的特点,如使用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在塑造人物性格、表达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3.①内容上,这一对话是夫妻二人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的写照,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朴实的性格。②结构上,这样的对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具有线索作用,把不同时期的事连缀在一起,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4.①配合默契,夫妻关系和谐。夫妻两人卖馄饨分工有序、配合默契,男人说话时和气、轻柔,女人笑脸回应。②手艺好、服务热情周到。他们做馄饨的食材总是新鲜的,做出的馄饨味道好、分量足,服务热情,不计较在摊位边打闹的孩子和他们缺少的钱,贴心地等馄饨不烫了再给孩子吃。③朴实、厚道、善良。得知肇事司机要让孩子辍学给自己挣医药费,男人不再让其承担医药费,花光了自己的积蓄。④生活态度坚强、积极、乐观。夫妻二人虽然身体有缺陷,但自强自立、勤奋劳动,食摊由挑的担子变为小推车,又由小推车变为小食铺,生意越做越好。(答题指导: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要审清题干具体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其次,找到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内容,分条概括出入物的形象特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具体的内容依据,准确、简洁地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