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姗姗 何少庆
[摘要]“双高计划”的实施,为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首先应明確发展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办学为主线、以打造品牌为抓手,全面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和水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办学机制不健全、教育资源不充分、平台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基于“双高计划”的建设方向,补足国际化发展短板,要加快完善高职国际化办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教育资源建设,搭建国际化发展实践平台,坚持本土师资培训与国外师资引进相结合的原则,打造优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
[作者简介]余姗姗(1982- ),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何少庆(1964- ),男,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 义乌 322000)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0-0033-07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下文简称“双高计划”)指出,未来三年我国将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是国家立足于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实际,从经济社会发展、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以项目引领的方式提出的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方向,为高职院校立足办学定位、专注内涵发展、办出特色树立了标杆。引导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是“双高计划”的任务之一。在“双高计划”全面启动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双高计划”的内涵和要点,对标“双高”建设的规格和要求,明确国际化发展导向,分析自身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一、面向“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导向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首先应明确发展导向,以此形成自身的办学思想和发展原则,确保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1.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是“双高计划”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向。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不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方向,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推动我国向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迈进。一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要服务于进一步对外开放。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既是我国产业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高职教育通过国际化发展助力我国对外开放,助力我国产业、企业“走出去”,是其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必然选择。二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掀起国际化发展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大好形势。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要增强服务意识,顺应时代趋势,把国际化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既借力又助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国家建设的一体化发展。
2.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增强国际竞争力。“双高计划”为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应秉持“双高”建设的原则和理念,注重发展质量,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一是要把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国际化发展的出发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要突出内涵,将人才培养摆在国际化建设的第一位,把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国际化建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是要把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标准和经验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心。我们之所以要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一方面是为了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事务,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上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另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尽快向国际标准看齐。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要把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标准和经验作为工作重心,为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夯实基础。三是要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际化发展的要点。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灵魂,它体现为先进的办学理念、精准的办学定位、科学的院校治理、优良的校风学风、良好的精神风貌、优美的校园环境、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等,是一切非实体化并能反映院校建设质量和水平的要素的总和。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表征,是增强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利器”。高职院校要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凸显特色、提高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
3.以特色办学为主线,形成差异化办学格局。“双高计划”的核心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注重特色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要深刻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以特色办学为主线,形成差异化办学格局,切实提高高职教育整体质量。一是要树立独特的办学和育人理念。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既有共性规律,也要凸显个性。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以及所面向的地域不同,高职院校国际化切忌盲目跟风、照搬照抄,要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定位、方向和指导思想,科学选择适合自身的面向地域以及合作伙伴,树立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办学和育人理念。二是要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并形成专业特色。专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高职院校要凸显国际化发展特色,关键在于打造特色专业并形成专业特色。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打造既能体现中国职业教育特点又能满足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专业,彰显中国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同时,高职院校要在一般性专业教育中凸显中国教育特色,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等。
4.以打造品牌为抓手,扩大国际影响力。“双高计划”明确指出,“双高”院校要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國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高职院校要在国际职业教育市场上立足,打造教育品牌至关重要。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高职院校要以品牌化发展的思维看待和理解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注重品质建设,制定科学的品牌策略,把品牌建设融入校园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院校治理等各方面。另外,高职院校还要树立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注重品牌包装和宣传,建立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二是要狠抓品质建设。品质是品牌的基石、生命线。高职院校打造国际教育品牌,根本在于提高办学和育人质量。只有持续输出高品质的人才和技术服务,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形成品牌效应。因此,高职院校要实施质量建设工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狠抓院校品质建设,为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提供坚强支撑。三是要实现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高职院校要建立国际化教育品牌,就要站在国际教育市场的角度反观自身建设,推动教学标准、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这既是高职院校吸收国际先进教育成果和管理经验的需要,也是赢得国际教育市场认同的手段。高职院校要逐步实现教育观念国际化、学科专业国际化、课程设置国际化、教学管理国际化等,加强学校师生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动和交流。学校管理层则要从国际先进管理手段着手,深化教学和行政管理改革,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审视
基于“双高计划”的具体内容,审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前提。具体而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国际化办学机制不健全。“双高计划”指出,“双高”院校要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高职院校从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专业课程等各个方面内外统筹,实现国内外协同发展,这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来看,国际化办学机制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是制约高职院校国际化的突出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工作与管理机制。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求高职院校面向世界办学,但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仍未树立面向世界办学的思想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把国际化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缺乏清晰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在院校治理体系建设、教学体系改革方面也未与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导致国际化办学管理机制游离于院校治理体系之外,国际教育合作与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无法实现有效协同。二是高职院校的运行与教学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国际合作办学的要求。鉴于国内外社会形态、文化环境、教育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国际合作办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国际化办学的理解还停留在互派教师研修、互派留学生、引进部分优质教学资源等浅层次,未能从学校运行与管理机制层面进行国际化建设,对与境外相关教育机构合作时的课程、教学、科研、师资等要素协调不足,导致合作办学的专业度不高、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国际化教育资源不充分。“双高计划”的主旨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可见,扶优扶强、以点带面是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同样应以做优做强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是基础。建设优质教育资源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优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支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建设探索虽很活跃但尚未形成气候。首先,在专业建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但大部分集中在对办学条件和实训环境要求较低的人文社科专业类别上,而那些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属于新兴产业领域的相关专业却因实训条件要求高、教育资源建设投入成本大等原因,国际化合作较少。其次,在课程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课程国际化是高职院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职课程建设普遍存在国际化视野不足、双语课程设置较少的问题。除部分对外贸易相关专业外,大部分课程主要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立,没有围绕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高职课程的设计、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
3.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滞后。“双高计划”指出,高职院校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平台化建设是现代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也需要搭建综合性、多功能的人才培养平台,聚合国内外的产业力量和教育力量。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明显滞后于实际需要,成为制约高职国际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具体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缺乏平台化发展思维。集群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当代技术创新、产业生产都表现出集群化的特点,跨界整合、抱团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组织发挥优势、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推动国际化办学和发展,需要充分运用平台思维,整合各方各界的力量,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劣势。然而,至今仍然有很多高职院校尚未认识到平台化建设在促进院校国际化发展中的作用,仍旧沿用传统的发展策略,缺乏对外部资源平台的整合,寄希望于凭借自身力量逐步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二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高职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包含许多方面,如教学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各平台之间既要相互独立、体现专业性和自主性,又要紧密联系、发挥协同效应。但在现实实践中,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国际化教育平台的水平普遍偏低,只关注某一种平台建设而忽视其他相关平台建设,并且各平台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缺乏有效统筹,建设效率低下。
4.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打造一支优质足量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师资力量不足。一是高职院校外籍教师数量少。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出于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需要,纷纷开出诱人的薪资待遇,招聘国际化高端人才,但受限于办学层次以及软硬件条件等因素,对外籍优秀教师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外籍教师数量稀少。二是本校教师缺乏国际素养。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建设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立足当地办学。在服务地方的办学导向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大规模培养国际化教师的能力,也未建立完善的高职教师国际化培训体系和机制,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很少,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国际视野,外语应用能力不强,加强高职教师的国际素养培育迫在眉睫。三是兼职外籍教师资源仍待开发。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很多高职院校开发了中外合作办学項目,邀请一些外籍优秀教师来华开办讲座、指导教学等,但总体而言,外籍优秀教师来华进行短期授课或通过网络平台实施教学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外籍兼职教师资源仍需大力开发。
三、基于“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对策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应与“双高”建设全面融合,以国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制定国际化发展策略。
1.加强职能统筹,完善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基于“双高计划”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要着力加强职能统筹,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驾护航。
第一,高职院校要完善国际化发展的管理组织架构,理顺国际化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和运行机制未能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组织架构建设滞后,致使国际化建设工作处于自发、随意的状态。在“双高计划”逐步启动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以“双高”院校为标杆,按照“双高计划”的精神和要求完善院校管理组织架构。一方面,要建立国际化发展专门管理机构。高职院校要围绕国际化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构建熟悉国际教育规则和标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职能部门,全面统筹与国际化建设发展相关的资源和工作,贯彻落实院校制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完善国际化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根据院校确立的国际化发展方向,拓展国际化管理部门职能,形成以职能部门引领、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国际化工作机制,落实好各部门责任,积极开发国际高职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细化国际化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国际化建设发展管理体系。
第二,高职院校要建立国际化运行协调机制,提高国际化建设工作统筹层次。在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也将进一步延伸,国际化应成为各领域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发展大计。高职院校要在不断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职能部门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由职能部门主导,人事部门、财务部门、教学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等全部门联动的运行协调机制。一要统筹人事部门职能,协助职能管理部门制定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并负责具体落实,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力胜任的国际化师资与教学管理队伍。二要统筹财务部门职能,协助职能管理部门建立预算制度,确保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的各项经费和资源及时划拨到位。三要统筹教学部门以及二级学院职能,与职能管理部门共同建立兼顾国际国内人才培养的大教学体系,促进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能。
2.强化教育资源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国际化,教育资源建设同样是基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应持续强化教育资源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一,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力度,为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教育资源建设高度依赖投入。加大教育资源建设投入力度,高职院校要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树立教育资源建设的大时空观念,走开放化办学之路,与产业行业紧密联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综合利用国家和地方、教育内外部的多种资源,积极利用国家援外资金、相关企业资金,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范围内的资源强化自身教育资源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国际化发展对院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化教学改革,压缩一般性支出,砍掉非必要支出,抽离弱势专业、过时专业建设经费并将其投入国际化建设发展的急需领域,通过调整结构的办法挤出国际化发展经费。
第二,高职院校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布局国际化专业。“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应克服畏难思想,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布局国际化专业,尤其要针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际高端产业布局专业,竭尽全力将相关专业建设成高水平、国际化的优质专业,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名片”。
第三,高职院校要强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国际化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课程建设离不开与国际高职教育机构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寻求与自身理念相融、优势互补的国外优质高校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结合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和岗位需求,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共建国际化课程。在课程内容建设上,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保证教学内容更新的频率,及时删除过时、落后内容,围绕能力培养选用重点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上同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优点,或与国外合作教育机构联合编订课程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兼具实践性与国际性。
3.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搭建国际化发展实践平台。与立足国内办学相比,高职院校国际化建设,需要与国内外相关行业组织、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抱团”发展,互利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在具体操作层面,高职院校应建立平台化发展思维,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建立国际化职业教育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搭建综合型国际化发展平台。
第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大职教联盟。首先,高职院校要认识到集团化办学是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把握好国家鼓励提倡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机遇期,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行业组织、企业、兄弟单位以及科研院所加强联系,建立联系广泛的大职教联盟,形成国际化发展共识和总体规划,为集团式国际化奠定基础。其次,高职院校要找到职教集团国际化发展目标与自身国际化发展目标之间的契合点,精准定位自身在大职教联盟内部的角色和功能。最后,高职院校作为职教联盟的主导者,要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完善集团治理体系,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与民主协商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明确职教集团建设管理制度条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确保集团建设发展与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一致。
第二,依托大职教联盟,搭建国际化发展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要借助大职教联盟社会联系广泛、资源调动能力强的优势,搭建综合性国际合作实践平台,拓宽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和面向。一要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为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搭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平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高职院校可以对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配合职教联盟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资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同时参与并融入国际产能合作。二要搭建国际化教育合作平台,探索国内外教育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广阔,职业教育市场庞大,尤其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有旺盛的职业教育需求。职教联盟可以根据国家援外战略和国际职业教育市场需求,搭建国际化教育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教育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4.本土师资培训与国外师资引进相结合,打造优质国际化师资队伍。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国际素养好的优质师资队伍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高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出国进修深造的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经验,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将本土师资培训与国际师资引进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第一,立足本校,强化培训,提高教师群体的国际素养。客观来讲,大规模引进国际优质师资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既不经济也不现实。高职院校要打造优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根本还要立足本校,通过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持续提高培训水平的方法,提升教师群体的国际素养。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与进修机制,既要鼓励广大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种与国际化素养提升相关的培训;又要适度安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工作强度,保障教师有余力学习国际高职教育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擅于借助国际化发展实践平台的资源优势,不断增加本校教师出国交流、学习、进修甚至留学的机会,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成果。
第二,多措并施,创新国际师资引进办法。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师资引进的实践历程已经证明,守株待兔式的招聘无法满足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需要。“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引进国际师资,要创新方式方法。一是要广泛搜寻和了解国际优质高职教育机构的人才状况,时刻关注目标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动态,积极主动地联系、吸引国际高端人才,通过全职引进或柔性引进的方式来华教学。二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拓展与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授课等项目的空间。三是要大力开发国际兼职师资队伍。可以邀请外籍专家学者担任国际兼职教师,利用来华间隙或业余时间参与教学指导和教学改革等事务。同时,要创新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使相关制度安排与国际兼职教师的工作、生活节奏相契合,从而充实国际化办学的师资力量。
四、结语
“双高计划”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高职院校要切实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走特色高水平发展之路。通过创新国际化办学管理体制,强化国际教育资源建设,搭建国际化发展实践平台,打造优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等途径,形成开放化的办学格局,增强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小红.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动因、内涵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81-84.
[2]刘晶晶,和震.“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预期与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5-122.
[3]凌鏡.“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输出助推经济国际化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38-42.
[4]康翠萍,龚洪.“双高计划”建设中政策工具选择及其优合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1):16-24.
[5]柴草,王志明.“双高”建设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成人教育,2019(11):59-65.
[6]许军民.“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9(19):46-51.
[7]吴一鸣.“双高计划”推动下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变与变[J].教育与职业,2019(13):21-27.
[8]韩玲.高职教育国际化现状调查及路径研究——基于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