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稳定型冠心病的效果和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0-05-20 04:03许友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8期
关键词:瑞舒伐稳定型阿托

许友榜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冠心病临床发生率高,是目前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致死率、致残率高。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但病情控制不当也会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危及生命安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状况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中的重点。研究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血脂异常存在密切关联,因此调脂治疗也是冠心病治疗的常用方案[1]。瑞舒伐他汀属于调脂剂,为明确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中的运用成效,以下筛选60 例内科老年稳定型冠心病疾患(2018 年1 月到2019 年5月间)进行分组研究,分别施以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现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内科60 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疾患病例,以2018 年1 月到2019 年5 月间为收集时间段,对病患使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划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30)、瑞舒伐他汀组(n=30)。阿托伐他汀组:年龄45-81 岁,平均(65.5±6.2)岁;男/女病例数为18 例/12 例;病程1-12 年,平均(6.7±1.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为13/10/7。瑞舒伐他汀组:年龄47-81 岁,平均(65.5±6.2)岁;男/女病例数为19例/11 例;病程1~12 年,平均(6.8±1.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为12/11/7。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的年龄、男女病例分布、病程、心功能分布基线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可行对比研究。课题由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病例:经冠脉造影、心脏彩超检查、心电图等确诊为老年稳定型冠心病者;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意识清晰者。排除病例:近1个月内使用调脂药物治疗或使用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治疗者;严重器质性病变疾患;依从性差者;精神疾患;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使用禁忌疾患;中断研究者;其他心脏疾患。

1.2 方 法

患者均实施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并实施低脂饮食。

对阿托伐他汀组实施阿托伐他汀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规格20mg/片),按20mg/次,1 次/d 方案口服用药,可根据实际病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80mg/d,持续治疗8周。

瑞舒伐他汀组施以瑞舒伐他汀(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65,规格5mg/片)口服用药,按5mg/次,1 次/d 方案治疗,可根据实际病情增加剂量,最大剂量<20mg/d,持续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在患者治疗前后使用GE 73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采集晨起后空腹肘静脉血5mL,使用齐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比色法)、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内皮素-1 检测试剂盒(放射免疫法)检测。

(1)分析患者心功能状况。在治疗前后使用GE 73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2.0 软件处理,用x±s表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分析

治疗后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清内皮素-1 水平对比,瑞舒伐他汀组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组间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显著高于一切阿托伐他汀组(P<0.05),见表1。

2.2 患者心功能状况分析

治疗后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对比,瑞舒伐他汀组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组间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对比,瑞舒伐他汀组比阿托伐他汀组更低(P<0.05),见表2。

表1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分析(±s)

表1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分析(±s)

注:较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例数(n)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t 值P 值30 30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m) 一氧化氮(μmol/L) 内皮素-1(ng/L)治疗前1.6±0.3 1.7±0.5 0.939 0.352治疗后1.3±0.3*1.1±0.2*3.038 0.004治疗前48.2±5.6 48.3±5.8 0.068 0.946治疗后65.3±6.2*75.1±6.8*8.586 0.000治疗前92.5±6.5 92.7±6.2 0.122 0.903治疗后67.4±7.3*55.6±6.8*6.478 0.000

表2 心功能分析(x±s)

3 讨 论

冠心病主要因冠状动脉梗阻及闭塞后,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存在密切关联,脂代谢异常时会导致冠状动脉内血脂沉积,并引起炎症反应,使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2]。因此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他汀类药物降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是他汀类药物,其中瑞舒伐他汀属于第三代选择性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其可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活性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脂水平[3]。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等功效[4-5]。本研究中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清内皮素-1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与阿托伐他汀组组间对比更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左室射血分数与阿托伐他汀组组间对比更高,说明瑞舒伐他汀治疗更利于缩小斑块,促进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恢复,分析原因是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其对HMG-CoA 还原酶的作用位点亲和力更强,且代谢更少,半衰期更长,使得药效更强,治疗效果更好[6-7]。

综上所述,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

猜你喜欢
瑞舒伐稳定型阿托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