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菲
摘 要:《纲要》中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的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在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
关键词:师幼互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有效参与
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应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师幼互动行为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有效的师幼互动行为对构建互动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每时每刻都要保持关注幼儿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师幼互动是指在具体幼儿园教学课堂或是活动中,幼儿教师和幼儿充分的互动,老师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或是课外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充分增强幼儿的参与合作协调意识以及提高幼儿的沟通交流等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充当指挥棒的作用,是师幼互动活动的具体制定指导和参与者,而幼儿则是师幼互动具体活动的主体,老师和幼儿相得益彰、教学相长。
一、在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还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同样需要教师的支持、合作和引导。在这么多年的区域活动实践中我发现在幼儿区域游戏前的引导中要做到“以幼儿为本,”在区域活动时,我们首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观察者上,我把观察的重点主要放在了一下几点上:
了解每个幼儿,注意其发展水平是否需要帮助,我该何时提供帮助,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尽力准备有关的材料来适时、适宜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有几名幼儿选择了聪明屋,进行了系鞋带活动,我观察到不少幼儿反复好几次都无法将鞋带系紧,此时,我并没有说:“我来帮助你或你再来一次吧”之类的话,而是把那个鞋板固定在了桌子上,间接帮助孩子把鞋带系紧。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我帮他们找回了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发现幼儿特点,帮助幼儿认识和总结,帮助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一次种植区域活动中,幼儿在探索种子发芽试验,我并不急于教他们怎么种,而是边与幼儿一起种边观察他们的种法,并随着活动的开展适时的提供土壤、水等不同的种植条件,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尝试。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幼儿有各种不通的种法,有的在土壤表面撒了很多种子,有的加了满满一罐水。过了一段时间,我的种子发芽了,而他们的种子不是长势不妙,就是腐烂,于是我让幼儿讨论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也培养了幼儿敢于尝试、勤思考的品格。
因此,我们从教育观念、活动区的创设、区角活动的指导三个方面的转变探索师幼互动方式的变革,在与幼儿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中,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自尊、自信、勇于探索、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表现、学会创造;以积极的互动促进区角活动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二、户外教学活动中的互动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后二线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教师的积极参与能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有一次,一群孩子对滚轮胎失去了兴趣,围坐在足球场上闲聊。这时,我拿了一块木板一边搁在轮胎上玩起了滑滑梯,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轮胎可以结合各种辅助材料进行玩耍,在几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又发明了轮胎垒高玩攀高、轮胎加木板走平衡板,跳轮胎等多种新玩法,活动情绪又趋高涨,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就说:哇!真好玩,我来向你学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动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更易接受自己或同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适时的让幼儿参与,引导他们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等方面的问题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参与评价,促使他们学习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我认为在互动活动中,要足够重视幼儿的作用,并且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样的互动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户外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相互的,教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增强彼此情感,能够提升互动活动带来的效果,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有互动行为是相互的,因此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幼儿既要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向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和问题,使得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一种认同感和亲近感,使得孩子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师幼互动行为的频率。以肯定的态度面对幼儿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以我们想要做到有效的师幼互动首先要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在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很大关系,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的被接受和被执行,在教师这种角色定位的影响下,幼儿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于服从者,要听老师的话。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性质以及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各自所处的地位,教师只有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然后要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教师与幼儿的良性互动。老师应该时时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幼儿相处,用心去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建立平等、亲密、信赖的良好人际关系,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亲近的良师益友。
三、师幼互动中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
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极的互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个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品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教师应热切关注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回应孩子,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做好积极的师幼互动。
参考文献:
[1]陈敏:谈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新课程[J].2013
[2]汤婷婷;解读童心·师幼互动·共同成长[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