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华英杰,浸润传统文化

2020-05-19 15:12陈亚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颁奖词英杰鲁班

陈亚梅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带领孩子走近那些中华英杰,认识其人,了解其事,学习其神,勾连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带领孩子走近这些中华英杰,不少老师已先行一步,作了一番探索。研究这些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发现了这样一些思路。

一、因人而异,多种方法初识人物

如何让孩子愿意走近这些英雄人物,如何在课堂的前几分钟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动一番脑筋。课堂上,初识人物时,教者可以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1.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各人感兴趣的内容不同,因此收集的资料也不尽相同。采取交流分享的形式,孩子们在聆听中就能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其中或许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就能更有助于他们亲近人物,从而更愿意走近人物,去近距离地了解其人。

2.出示人物简介。人物简介要简洁、精当,要紧扣人物生平简历、最突出的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获得的荣誉称号、人物评价等等,当然对于不同的人物,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方面,而不需要面面俱到。

3.引入一首小诗。通过诗歌来认识人物,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引用名人的诗更能吸引学生,如果没有现成的,教师也可根据人物生平事迹创编,但要注意诗歌宜短不宜长,毕竟这是初识人物。

4.出示人物评价。人物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它是对人物高度凝练的概括。人物评价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名人的评价,可以是报纸的报道,可以是来自网站的一段评论。当然,要让它们为我所用,就得精挑细选。

5.出示颁奖词。颁奖词是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其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教育的效果。它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陈述与评价。如“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样的颁奖词无疑会深深地打动学生。

6.出示人物简介图表。图表是一种很好地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的“可视化”的手段。人物简介表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以及其他我们想让学生了解的主要信息,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

二、紧扣事迹,阅读感悟走近人物

这些中华英杰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是人物精神的生动写照。阅读这些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交流、分享,更深入地走近人物。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选取合适的故事,即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并且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如笔者执教《中华英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的创举就是发明了杂交水稻。发明容易吗?不容易!其一,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其二,许多外国专家作了多番尝试、努力之后都无奈地放弃了。袁隆平选择这条路有多难可想而知,但是袁隆平却矢志不移地进行探索,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我想这段人物经历如果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袁隆平的伟大形象就在孩子们头脑中建立起来了。我反复寻找,最终找到了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用通讯的写法较为详细、生动地写出了杂交水稻发明过程中的艰辛和挫折。我想,让孩子把这篇文章读通读懂,他们就能体会人物发明之艰难了,也就更能体会袁隆平矢志不移、锲而不舍的精神,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缺失的精神。除了选择单篇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几个小故事,我们可以这样做。

1.加小标题,比较阅读。阅读之后给故事加小标题,比较几个小故事的异同。如南通陈张燕老师执教《中华英杰:工匠鼻祖鲁班》,就选取了“鲁班与橹板”“鲁班造锯”“鲁班造伞”“鲁班造云梯”四个小故事,让学生填写表格“遇到的问题”“灵感的来源”“发明的工具”。表格填写好了,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发现这四篇文章都有相同的结构。

2.选择一个故事细致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小故事,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细致阅读,抓住关键句谈阅读感受。当孩子有所感有所悟,他也就走近了人物。

3.排序,编小册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给小故事排排序,编成一本小册子,当然要陈述这样做的理由。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曾说过:语文课应该遵循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母语习得规律,以识(识字)、书(书写)、听、说、读、品、记、写、思等方式,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等学习内容的同时,获得相关的知能建构、习惯养成与精神成长,彰显语文学科特色。学生编小册子的过程,就是在知能建构,就是在实践中获得精神成长,把语文理念和杰出人物的学习的融合过程,这就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

对于杰出人物,人们的褒贬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巧妙引导孩子去正确认识。如南通陈张燕老师在同一课中让孩子辨别鲁班到底是“巧”还是“拙”。这一做法就特别有深意,正是这一辨,体现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明白,只有一心为民,才会得到老百姓的真心赞誉。

三、抓住品格,引入名言升华人物

中华英杰之所以被称为英杰,因为他们不但有杰出的才干,还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甘受清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矢志不移,锲而不舍;在危险面前,毫不畏惧,有勇有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擎天之柱。

学习中华英杰,还要带领学生感受这些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道德修养要先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弟子规》上说:“有余力,则学文。”强调了先学做人的重要。向谁学习做人呢?当然最好的榜样就是这些身上有着浩然正气的英雄人物。

学习人物品格不是干巴巴地说教,而要结合实例,阅读事例、故事,进行批注阅读,在批注阅读中感悟人物品格。此外,还可以引入名人名言进行佐证,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如张衡作科学研究持之以恒,南通的徐建相老师就引入了《荀子·劝学篇》中有关警句和明朝胡居仁的名言。通過名言的朗诵,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学生脑海中。再如陆艳林老师教学“两弹”元勋邓稼先,就相机补充了我国经典文学《周礼》《论语》《左传》等书籍中有关“忠”的古语,强化了人物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伟大形象。

带领学生走近中华英杰,用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践行立德树人、提升阅读素养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榜样的引领下幸福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人应有的担当。这样的课堂传承的是真正的“中国精神”,还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永平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颁奖词英杰鲁班
Probability density and oscillating period of magnetopolaron in parabolic quantum dot in the presence of Rashba effect and temperature*
Observe modern design works and tas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聪明的鲁班
Special Property of Group Velocity for Temporal Dark Soliton∗
燕赵英杰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拟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