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思维“移驾”于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中

2020-05-19 15:12陈冬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丰富性自主性散步

陈冬霞

求异思维是人们在知识学习中实现丰富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体验,是一种可以促进学习完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将学生深藏内心一隅的精神态度转移到文本阅读中,通过精彩的导入、提问的引发、想象的唤起,激起学生的求异渴望,实现学生对文本丰富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解读。

一、精彩导入,激起学生求异渴望

教学导入的作用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什么,最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该去思考什么。每个人从自身经验出发所进行的思考是有差异的,这体现了学生求异的心理特点,教学导入要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这一特点。当然,学生有时候会在思考问题上有所懈怠,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导入方式的拿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初,削减导入的功利目的,不必将导入新课作为导入环节的唯一目标,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有层次的导入,逐渐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通过自我的思考,利用自身独有生活情境的描述过渡到文本阅读的准备状态中。可以说,导入之意义重大,没有合理的导入,学生将会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中失去方向,甚至失去自己的思考。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莫怀戚所写的《散步》为例。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写成的散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散文通过描写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展现平凡生活中孕育着的不平凡的亲情,表现了中国“尊老爱幼”的文明传统。可以说“散步”是流淌在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温馨情景,所以作者以散步为题显然是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因此,教师可先进行精彩的导入:“同学们,因生活不同,我们遇到的人生风景也会不同,在最习以为常的散步场景中体验到的感情也必定不同。现在,就让我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散步情景,并分享给大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学生的求异意识,让学生了解散步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一件事情,这有利于学生生出对接下来所学文章的期待。此外,还有利于学生积累有关散步这一情景所展现的不同情感,感受到以散步为主题的文本情感的复杂可能性。例如,有学生描述和母亲散步的一次经历:“我和母亲循着上山的路散步,但行到中途的时候,母亲走不动了,就在原地坐下等我,我循着唯一的路径继续走着。等我与母亲汇合,母亲向我感叹她看到的壮美景色,这时我才注意四周的风景是多么的美,而在这之前我只将能否走到目的地作为重点。”该学生将散步与人生的目标联系起来,阐述出过程重于目的地的道理。学生经过逐一分享,产生了对散步这一情景的多种感想,这时候学生会将思维触角伸向文本,不再觉得“散步”是没必要写成文章的事情。

二、引发提问,激起学生求异渴望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学习过程便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能经过对外部信息的主动选择、加工、处理而获得知识。正是因为这种非被动接受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形成才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表现出求异精神,其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才具有丰富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提问的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当然,这种“提问”并不能够让学生任意为之。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教学所依据的文本上。也就是说,教师要保证学生提问和所依据的文本具有一致性,并围绕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解,通过自主的思考,对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当学生意识到所提问题需要通过自我的探究来获得时,这有利于对其求异思维的激发,是引导学生走上知识意义主动建构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还以莫怀戚所写的《散步》为例。这篇散文虽然语言朴实,情节简单,但实际上具有丰富的内涵,极为耐人寻味。由于语言具有多义性,学生可凭借自己的理解提出异于他人的问题,而提问能力的形成是有必要的。正如朱熹所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疑”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环节,无“疑”则无读和学。所以,教师要引发学生提出疑问,激起学生求异的渴望。伴随着丰富自主又富有创新的问题解答,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例如有学生针对文中“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进行提问:“散步是一件很简单的小事,为什么作者要说‘一切都取决于我?”教师可对这一问题进行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试着来解答。例如有学生回答:“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是‘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对于赡养老人、抚养幼儿责任重大。为下文‘我左右为难奠定感情基础。”还有一些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强调一下‘妻子,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教师继续找其他学生回答:“从这一句上看出这一大家庭思想比较传统,延续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办事原则,这也为‘尊老爱幼文明传统的表达提供了呼应顺承内容。”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解答一点点破解作者的文字堡垒,由于学生都想表现自己,所以会竭力地进行独立思考,生成异彩纷呈的解读。这对于实现学生对文本丰富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解读是有帮助的。

三、唤起想象,激起学生求异渴望

是哪种美妙的能力使阅读文本在我们的心上拨弄琴音,余音不绝?是想象!想象力作为包含着创造意义的认知能力,会从原有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换句话说,在语文文本内容山穷水尽的时候,学生可依靠想象将文本内容延伸再延伸,达到对阅读的丰富体验。而荡漾在其中的是学生的求异思维,它使得想象成为源于学生自身的独特理解。因此,为了进一步升华阅读主题,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求异渴望,让学生将独特感受的触角伸向文本之中。

还以莫怀戚的《散步》为例,文章最后一段简单描写了一家三代四口向小路走去的情景,但因为作者抒发的重点是责任,所以景物的描写很简略,对接下来散步情景的描绘也是近乎省略,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向往进行景物的描繪,想象四口之家在之后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异于他人的描述,这显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源于他们内心所具有的求异心理。教师可以顺势诱导,利用导入、引发提问、想象唤起等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作用,实现对文本丰富性、自主性、创新性的解读。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丰富性自主性散步
散步的收获
散步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新闻采访语言信息丰富性缺失的表现分析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开放式课堂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探析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