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怎样教”,构建以“学为中心”数学课堂

2020-05-19 15:17何生元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教学路径小学数学

何生元

摘  要:基于实证科学的研究视角,探讨“学为中心”的教学路径,研究“怎样教”,要把握“目标与学情”,分析“思路与脉络”,把握“反馈与反思”。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为中心;教学路径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经历着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行为转变。以“学为中心”的数学教学,归根结底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学什么”的问题;其二是“怎样学”的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属于课程本体论范畴,而“怎样学”问题则属于教学方法论范畴。基于实证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探讨“学为中心”的教学路径,以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把握“目标与学情”,确定“教学起点”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确立教学起点。学生的有效学习牵涉多个要素,其中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经验等。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主要依据是数学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心理逻辑。学习目标是确立教学路径的基础、前提,具体学情是确立教学路径的依据、条件。只有充分明晰学习目标、把握具体学情,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确定“教学起点”。

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不少教师会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識性目标)、“经历三角形面积的形成过程”(过程性目标)、“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应用性目标),等等。这样的教学目标制定,笼统而抽象。分析数学知识以及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之后,我们发现,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剪拼法”,其二是“倍拼法”。相比较而言,“剪拼法”较为麻烦,但它承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具有知识、方法上的一贯性,而且学生也有这一方面的知识基础、方法基础。而“倍拼法”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它更加体现了“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的主导思想——“转化思想”,即将“未知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转化为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基于此,我们在深度研究后决定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路径,即“以倍拼法作为主导方法,辅之以剪拼法”。这是从学生对这两种方法接受度上来考量的。

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考量数学本体性知识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提升学生数学学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度的目标。这样的目标犹如一座灯塔,能照耀学生数学深度思考、深度探究的路。

二、分析“思路与脉络”,确定“教学路径”

构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还应当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路与脉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应当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来组织、设计、展开、评价。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路与脉络”,要关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需,关照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关照学生数学学习的建构,等等。

比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要求使用具有齐性特质的小棒进行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建构算法。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种算法:其一是“破十法”,即“将36分成26和10,从10里面减去8,得到2,再将2和26合并起来,得28”;其二是“先合并再减法”,即“将30分成20和10,将10和6合并起来,变成16,先算16减8,得到8,在将8和20合并起来”。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学生还会产生一种最为原始的方法——“连减法”,即“从36里面减去6,再减去2”。从算理的视角看,这三种算法都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而从算法的视角看,先合并再减更具有普遍性意义和价值。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算法。但纵观“连减法”“破十法”以及“先合并再减法”,它们都具有共同点,就是要将整捆的小棒拆开,与被减数进行重组。据此,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通过小棒放手让学生探究,形成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在学生多样化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算法比较,形成最优化的算法。依循着这样的教学思路、脉络,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操作,从而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分析“思路与脉络”,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以“学为中心”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展开的。学生的“学”是“学为中心”课堂建构的原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应当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评价。只有以“学”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才能在课堂上获得永恒培养和提升。

三、把握“反馈与反思”,确定“教学调控”

反馈与反思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数学学习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反馈与反思”。通过“反馈与反思”,对数学教学进行积极的调控。作为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调适学生的数学学习。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推想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都是180°。在猜想的基础上,学生展开实证性的研究,比如测量角的大小,将测量的结果相加;比如将角撕下来进行拼接,结果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接在一起都能形成平角;比如将三角形沿着中位线向内对折,等等。在多样化的探究中,出示四边形。学生迁移同样的方法猜想、验证。比如根据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推想一般的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由此用测量法、撕角法等。也有学生基于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反思,提出可以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相对于其他的探究方法,这样的四边形内角和方法更为简便、更为精准。有了方法的比较、反馈、反思,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等。借助于大数据的汇总,引导学生认识到多边形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从而建构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不仅如此,笔者还引导学生观察任意一个多边形,反思“为什么多边形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比多边形的边数少2个”,从而将学生引向更为深度的本质认知。

“学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教学行动纲领,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研究“怎样教”,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学情、知识脉络、教学思路、动态生成等等。作为教师,要深度研究、剖析,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建构,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教学路径小学数学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