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段国翠
【摘要】目前国家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但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推动教学,通过校企合作提高英语人才的應用能力。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探讨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英语人才发展的新途径,提出新形势下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李春梅(1980.03-),女,汉族,河北邯郸永年人,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段国翠(1982-),女,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师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名称:以提升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9ZYWYJG049。
“产教融合”的提出,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应用型、实践型的英语人才受到市场的青睐。各大高校如何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并且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概念的界定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本校所设专业,开办相应的专业产业,从而使教学与产业密切地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院校成为集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产业性实体,是院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一种办学模式。它是学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与企业进行的深度合作。
二、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培养法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加大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校外企业合作,从而解决英语人才匮乏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了解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培养自己对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将其内隐知识外显化,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英语人才的就业。
另一方面,通过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教学,英语教师能够充分地了解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外语运用能力,及时了解市场和企业前沿的需要和科技发展,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方案,将其融入自己的课堂中,使英语课堂贴合这会需要。
三、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上实践内容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主要以“填鸭式”的传统讲授模式为主,没有将英语课堂延伸到社会上。教学内容上,仅限于听、说、读、写等课本知识,仍属于理论教育,没有涉及企业的实践内容。造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的实践实训课比例偏低,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衔接。
2.教材上:传统的教材侧重于理论知识、语言技能。这些教材侧重于思维训练,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相差甚远,培养出高水平知识型人才,但是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
3.师资方面: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真正“走出去”,也没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和实践知识来指导学生。多数英语教师的知识仅仅停留在英语专业的层面,在实践知识和前沿动态方面很是匮乏,造成在英语课堂上不能对学生针对性的培养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培养法的途径
1.订单式教学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在“产教融合”指导思想下,为了使人才的培养事半功倍,并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英语教学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根据企业需求采用订单式教学模式,以企业对英语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来制订、研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
2.教材方面,加强教材内容与现实需求之间,英语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是教材要偏重实践,偏重应用,结合国家战略下实际市场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二是教材要有时代的前沿性,要与时俱进。三是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时代需要的英语实用性人才。只有把握以上三点,才能真正做到教材和现实紧密相连。
3.师资方面,要走进企业实践。要想培养出应用型英语人才,英语教师既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毋庸置疑,关键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育实践型人才的关键。英语教师要走进企业,熟悉企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积累实战经验,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提高方面更有针对性。
五、结语
在新的英语人才实践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要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使课堂教学和企业需求有机结合;在校外的校企合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构建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为导向的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党蒙,张传伟,邢乐,等.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