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长春 130000;2.潍坊技师学院 昌邑分院,山东 潍坊 261000)
公费师范生曾称免费教育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后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与非公费师范生相比,享有免除学费等权利,但同时,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也需履行一定的义务,公费师范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费师范生教育是国家为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教育薄弱的地区(如中西部地区),让基层从教者有保障、有尊严地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产物,公费师范生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和宝贵资源。
生涯适应力根植于职业生涯建构理论,指的是使人们能够应对职业发展任务、过渡和工作创伤的社会心理资源[1]。在Savickas和Porfel的研究中,生涯适应力被界定为:“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工作角色,与面对生涯转变或生涯情境中不可预测的问题的因应准备程度”[2]。对公费师范生而言,从校园的象牙塔走出,尤其是走进了一线的边远农村,这一阶段的职业心理准备更为重要。而对生涯适应力的干预研究恰好能够帮助师范生做好职业心理准备。个体只有不断地主动调节,才能达到与外在环境的平衡。对未来的教师而言,这是一种调节能力,也是一种心理资源。
从现有的研究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涯适应力研究目前仍较少。虽然许多学者从多方面阐述了公费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与其他因素的联系,但关于如何提高公费师范生生涯适应力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很少涉及团体辅导或其他干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涯建构理论模型,以提高公费师范生生涯适应力为目的进行了干预,并对其效果进行即时和短期追踪评估。
本研究在吉林省某大学通过校园招募的形式,共招募到符合条件的被试 28 名,所有被试主试秉承自愿原则,并于实验开始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人。
(1)6次团体干预可以提高公费师范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
(2)对照组公费师范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没有明显改变。
(3)生涯适应力水平的干预效果具有持续性。
1.研究工具
(1)生涯适应力量表。采用Hou 2012年修订的《生涯适应力量表》[3]进行调查研究。该问卷共包括24个题目,分为4个维度: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该问卷信效度良好,总信度为0.97,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0.90,0.92,0.93。
(2)团体咨询效果评估表。团体咨询效果评估表,包括24个题目。收集的信息反映了团体咨询结束后,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完成情况、自身的收获和自我改变情况、团体的运行情况等方面的看法和感受。
2.研究程序
将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量时采用同一主试,使用同一指导语。前测在团体干预试验的前一个星期开展,后测在团辅最后一节结束后开展,延时后测在试验结束一个半月后开展。实验组组员自愿签订干预实验契约,接受生涯适应力团体辅导,共6次,每次90分钟。对照组正常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研究中的干预方案设计来源三个部分:第一,干预活动的理论基础来源于Savickas的生涯建构理论框架模型。在该模型中详细解释了构成生涯适应力的四个关键维度,包括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第二,参考了一部分相关学者的干预研究[4—6],最终形成团体干预方案(见表1)。
表1 基于Savickas生涯建构理论的干预方案
由表2可见,在干预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生涯适应力、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自信各指标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生涯控制维度上的差异显著(t(26)=2.26,p<.05),但两组生涯适应力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可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基本同质。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水平检验结果
注:①P<.05
1.干预在生涯适应力均分上的效果分析
以生涯适应力为因变量,进行组别2(实验组、对照组)×时间3(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两因素混合方差分析。其中以测试时间(前测、后测和追踪)为被试内变量,组别(实验组和对照组)为被试间变量,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干预对生涯适应力影响的效果分析
注:②P<.001
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26)=48.99,p<.001,η2=0.65),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2,52)=28.64,p<.001,η2=0.52),组别和时间的交互效应也是显著的(F(2,52)=13.66,P<.001,η2=0.34)。
由于交互作用显著,为分别探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测量点上的变化,进行简单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生涯适应力分数有着显著的提升(F(2,25)=30.86,p<.001,η2=0.71),对照组的生涯适应力分数则没有明显变化(F(2,25)=1.91,p=0.17,η2=0.13)。对实验组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后测得分(M=90.79,SD=10.13)显著高于前测(M=57.14,SD=15.86),t(13)=33.64,p<.001,延时后测得分(M=87.29,SD=12.77)显著高于前测t(13)=30.14,p<.001,但是后测和延时后测分数之间无显著差异t(13)=3.5,p=0.33。可见,实验组的生涯适应力水平经过训练得到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改善,并在一个半月后效果仍得以保持。
2.干预效果在生涯关注上的差异分析
采用2×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在生涯关注得分上,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2,52)=3.36,p<.05,η2=0.11),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26)=44.38,p<.001,η2=0.63)。测试时间×组别的p>.05,说明时间和分组无交互作用。对实验组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后测得分(M=3.73,SD=0.17)显著高于前测(M=3.06,SD=0.23),t(13)=2.82,p<.05,延后测得分(M=3.51,SD=0.18)显著高于前测,t(13)=2.82,p<.05,但是后测和延后分数之间无显著差异,t(13)=2.07,p=0.07。表明这次干预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生涯关注水平,并在一个半月后效果仍得以保持。
3.干预效果在生涯控制上的差异分析
生涯控制得分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26)=40.22,p<.001,η2=0.98),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2,52)=59.89,p<.05,η2=0.28)。测试时间与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F(2,52)=0.27,p=0.76,η2=0.10)。
对实验组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后测得分(M=4.00,SD=0.56)显著高于前测(M=3.39,SD=1.04),t(13)=2.89,p<.05,延后测得分(M=3.73,SD=0.57)高于前测,t(13)=1.82,p=0.09,后测和延后测分数之间无显著差异,t(13)=1.07,p=0.09。结果说明这次干预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生涯控制水平,并在一个半月后效果仍得以保持。
4.干预效果在生涯好奇上的差异分析
在生涯好奇得分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26)=68.68,p<.001,η2=0.73),实验组大于对照组;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2,52)=3.53,p<.05,η2=0.12);测试时间与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22,p>.05)。
对实验组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后测得分(M=3.77,SD=0.53)显著高于前测(M=2.98,SD=1.15),t(13)=3.07,p<.05,延后测得分(M=3.68,SD=0.52)高于前测,t(13)=2.29,p=0.12,但是后测和追踪分数之间无显著差异,t(13)=0.79,p=0.38。说明此次干预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生涯好奇水平,且在一个半月后效果仍得以保持。
5.干预效果在生涯自信上的差异分析
在生涯自信得分上,测试时间主效应显著(F(2,52)=6.73,p<.05,η2=0.21),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26)=50.96,p<.001,η2=0.67)。测试时间与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对实验组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后测得分(M=3.63,SD=0.59)显著高于前测(M=3.07,SD=0.95),t(13)=3.11,p<.01,延后测得分(M=3.63,SD=0.57)显著高于前测,t(13)=2.86,p<.05,但是后测和延后测分数之间无显著差异,t(13)=0.25,p=0.72。说明干预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生涯自信水平,并在一个半月后效果仍得以保持。
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其生涯适应力水平在未进行团体辅导干预阶段,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实验组经过6次的团体辅导干预,生涯适应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具有持续性。对照组公费师范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没有明显改变。本次干预提高了公费师范生的生涯适应力,且具有持续性。此外,本次团体辅导对生涯适应力四个维度的干预也是十分有效的。
本研究还在干预后对被试群体展开进一步调查,深入了解职业生涯适应团体辅导对被试的影响。大部分被试表示参加团体辅导很开心,认识了其他朋友,并且感觉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多了些自信,多了些期待,会积极地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工作特性,努力充实自己,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在遇到问题时会积极地去解决,利用各种机会,加强自己的未来就业能力。
(1)由于公费师范生在入学伊始就对自身有很明确的规划,但是仍有不少同学在职业生涯适应方面的能力稍有欠缺。虽然大多数学校有针对师范生的专业实习和职业规划课程,可大多数以课程的形式以理论讲授为主,且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建议学校多开展类似于团体辅导形式的干预,以提高公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使其积极地投身于基层教育事业。
(2)此次对于公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干预的研究方案有效,验证了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为Savicks的生涯建构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建议多组织有理论依据的团体辅导或其他形式的干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