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概况、热点、趋势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 Ⅴ可视化分析

2020-05-19 01:14
林区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文热点融合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10000)

融合教育理念在“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首次提出,该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这也使得学前特殊儿童这一群体走入大众视野,世界逐渐开始重视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在普通幼儿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将不同类型的儿童融合在一起共同开展活动,便于促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顺利接受教育。但学前融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与融合教育的交叉学科,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现有研究多是从学前融合教育现状以及提升策略入手对其进行探讨,较少从大数据视角对其进行整体分析。

CiteSpace是一个大数据分析软件,基于“共现聚类”思想对文献中的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信息进行提取,并根据信息的强度及相互联系进行重构,形成节点及不同意义的网络结构,最后通过对节点、网络结构的分析,发现领域知识结构的隐含规律。本研究将通过CiteSpace Ⅴ可视化分析,对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研究热点与趋势,为更好地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见解。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学前融合教育”“学前教育”“融合教育”为主题,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通过高级检索的方式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23篇文献。

(二)数据处理

将所获CNKI的223篇文献以Refwork的形式导出,将其转化为txt格式导入到CiteSpace Ⅴ软件中,进行“学前融合教育”知识图谱分析。为确保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将时间切割选为一年;选择摘要、关键词、标题、作者等作为来源;以机构、关键词、作者为节点类型,分别获取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数据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现状

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获得总体趋势以及关系网络图。首先从总体发文趋势来看,我国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始于2006年,发文量高峰在2017年,共发文49篇,约占总发文量的22.0%。由此可见,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起点比较晚,目前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而2017年发文量高峰的出现可能与2014年政府颁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有关,该文件的颁布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学前融合教育,并对其进行研究。

从资源分布来看,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成果共223篇,其中期刊170篇,占总发文量的76.2%;硕博论文46篇,占20.6%,其他(报纸、辑刊)7篇,占3.2%。由此可见,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成果以期刊、硕博论文为主,报纸、辑刊较少。

从机构分布来看,华东师范大学发文12篇,占5.4%;浙江师范大学发文11篇,占4.9%;绥化学院发文9篇,占4.0%;重庆师范大学发文8篇,占3.6%;陕西师范大学7篇,占3.2%,其他机构共发文176篇,占78.9%。可见,师范院校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较多,这说明对该领域的研究以高层次研究者为主,而幼儿园、其他相关机构参与度不高。

从作者分布来看,陈立发文4篇,占1.8%;孙玉梅发文3篇,占1.4%;张婷发文2篇,占0.9%;吴扬发文2篇,占0.9%;刘妍发文2篇,占0.9%;其他作者共发文210篇,占94.1%。由此可见,学前融合教育的核心作者群以陈立为首,包括孙玉梅、张婷、吴杨、刘妍等作者。

以上内容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从数据走势、量的变化上对学前融合教育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便于从全局出发对学前融合教育概况有更清晰的了解。但计量可视化分析并不能深层次地从研究内容出发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因此接下来将从文献内容出发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二)研究热点

表1 2000—2018年国内学前融合教育研究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分析(局部)

通过CateSpaceⅤ对所获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将223篇文献导入CateSpaceⅤ中,以关键词为节点,时间区间为2006—2018年,时间分区为一年,采用最小成树法,绘制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表,分别如图1及表1所示。

图1所示加号为节点,其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反之则越低。其中加号中间的中心度反映出其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中心度越高,节点则越大,说明联系其他节点的作用越强。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考查关键词频次、中心度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本研究根据被引频次对关键词进行降序排序,将排名前五的进行陈列,得到表1。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频次排行前五的词分别是“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学前教育”“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学前儿童”等为突显词,可见“学前教育”“学前融合教育”是研究者的主要关注点。进一步梳理,发现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学前融合教育作为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内学者主要从我国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必要性角度对其进行初步探索。大多数研究认为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是必要的,学前融合教育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安排在一起进行活动,对于这两类儿童来说是互利的。一方面特殊儿童进入正常环境生活,可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帮助特殊儿童尽早适应社会[1];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普通儿童的发展,在与特殊儿童相处过程中,能够促进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帮助特殊儿童的过程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有利于优秀品格的发展,因此是一种双赢的发展[2]。

2.学前融合教育现状及策略

在学前融合教育开展过程中,现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学前融合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多数幼儿园并不接受融合教育,认为接纳特殊儿童会带来很多麻烦。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接纳特殊幼儿的数量较少,特殊儿童入园率低[3]。另一方面虽然有的幼儿园会实施融合教育,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并不能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特殊儿童在普通幼儿园的生存状态不理想[4]。

认识到学前融合教育开展现状后,研究者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应加强经费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培养相应人才,帮助幼儿园建立高质量师资队伍[5—6]。另一类则是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幼儿园课程设置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注重课程的实用性[7]。

3.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研究

研究者将研究聚焦于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融合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教师缺乏融合教育相关素养,在整体水平和态度、知识等方面都不太理想[8]。这种素养的欠缺主要包括幼儿教师对特殊教育知识掌握不足、技能缺乏[9]。

4.社会态度的研究

研究者面向各个群体,探究他们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发现社会各界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并不乐观。幼儿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度较低,态度消极且相关专业知识不足[10];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接纳度不容乐观[11—12]。学前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度也不高,但融合班学前儿童对残疾同伴的接纳程度到了大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儿童,说明学前融合教育在对普通幼儿同伴接纳上有促进作用[13]。

(三)研究趋势

根据关键词突显时区图谱(图2)可以看出,集中性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研究热点为“学前融合教育”,2008—2010年相关研究趋于停滞状态,2011年出现研究热点的第一个高潮,热点分别为“融合教育”“幼儿教师”“随班就读”。2012—2014年研究逐渐深入,开始由“个案研究”到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再到对“学前教育”“特殊幼儿”“学前特殊儿童”等的研究,可见研究主体开始由教师变为幼儿。到了2015年研究开始丰富起来,这可能跟政府颁布相关文件有关,该年度热点更加集中,开始对“特殊幼儿”“幼儿园”“接纳态度”“学前融合”等进行研究,研究更加细致全面,考虑到了社会的接纳态度。而在2016年出现了研究热点的第二个高潮,热点最为集中,分别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自闭症儿童”“生命哲学”“奥尔夫音乐治疗”等,可见研究开始向多样化发展。2017年研究热点为“困境”“策略”“幼儿园教育”“残疾儿童”等,更加注重教师的能力,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学前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研究。2018年相较于前两年研究有所淡化,更注重教育的公平性以及社会的接纳度,热点转为“教育公平”“接纳度”“发展策略”等。

综上,2000—2018年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趋势可能为:一是对国外经验的解析,如对德国、英国的学前融合教育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自身问题,吸收他国经验。二是对实施学前融合教育必要性的探讨,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无论是对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都有积极意义,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证。三是对提升策略的探索,如热点中所提到的关于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策略的研究。四是对社会态度的探索,如对教师、家长接纳度的研究。五是对师资素养的探讨,如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逐渐由研究必要性转为对观念、态度的研究,旨在提高教育质量。

三、研究展望

第一,理论研究“本土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我国对国外学前融合教育的研究较多,主张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发展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但国外的经验不一定都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在对国外理论进行探讨的同时还应考虑我国国情,可以做一些“本土化”研究。例如德国学前融合教育理念本土化研究。其次,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多为现状调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干预类的研究即关于实践的研究。例如对如何扩大开展度、怎样转变家长、教师观念等的研究较少。

第二,深化研究层次,扩大研究范围。目前研究多为现状、接纳度的研究,层次尚浅,因此首先应深化研究层次,从表面研究转到内部研究,可以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在融合教育中特殊儿童的情感体验等进行研究。其次要扩大研究范围,在对象的选取上不仅可以选择教师、幼儿,还可以选择社区、政府等。例如可以对社区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政府支持体系等进行研究。在数据收集上,不仅可以收集局部地区数据,还可以收集全国范围的数据,从而增加研究的普适性。例如可以做全国学前融合教育开展现状研究、不同地区间教师学前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对比研究。

第三,加强对教育活动的研究。我国的研究目前仅停留在现状、接纳度上,对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开展有效学前融合教育活动的研究较少。加强对教育活动的研究可以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指导性意见,丰富研究成果。例如可以对课程设置、活动材料的选择、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热点融合
热点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融合》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