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丽
摘要:种植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受到幼教同仁的高度认同。如何支持幼儿在种植区充分参与探究,提升探究能力困惑着一线教师。本文结合天竺幼儿园田园种植开展情况,通过种植计划制定、分工参与种植、养护中生成活动、分享种植成果等步骤,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提升探究能力、获得探究成就感。
关键词:种植区;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因此,幼儿园在践行《指南》过程中,通过种植活动让幼儿走进自然。特别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喜欢“刨根问底”,试图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然而在实际开展中,种植活动往往是为了完成检查任务,随时保证一片丰收的景象。于是,教师挖空心思完成任务,自己加班种、请家长帮忙、保安兼职等,唯独幼儿较少参与。本文将结合我园田园种植开展情况,谈谈如何在种植区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共同制定田园种植计划,激发探究兴趣
(一)脑力激荡种什么
以往的田园种植往往都是教师根据季节的变化,未与幼儿协商,直接告诉幼儿种什么、怎么种,幼儿失去了田园种植的参与权与决定权。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于是教师把种植的决定权归还给幼儿,由他们讨论决定适合种什么。
在种植之前,班级开展脑力激烈的讨论活动,大家一起讨论在种植区要种什么。幼儿纷纷表示要种各种各样的品种,有西瓜、西红柿、白萝卜等植物。这些植物都适合在这个季节种植吗?这个问题可把幼儿难倒了。于是大家想到请爸爸、妈妈帮忙。幼儿想要了解植物种植的季节特征,师幼共同设计了调查问卷。幼儿带上调查问卷回家与父母共同查阅资料,把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植物通过绘画及照片的形式完成调查问卷。回到幼儿园,通过集中活动《季节播种的秘密》对调查问卷进行梳理提升,帮助幼儿按照季节分类适合种植的植物。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的植物适合播种,而班级的种植区只有这么大,种不下怎么办?于是幼儿进一步讨论,大家进行举手表决,投票选出当季最想种的几种植物。
(二)深入探究怎么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家庭、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有助于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幼儿的种植经验较少,确定好种什么后,他们并不知道每种植物的种植方法,以及要用到的种植工具有哪些?我园地处农村,很多家长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为了了解植物的种植方法,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爷爷、奶奶进课堂。通过图片分享等方法,为幼儿讲解各种植物种植方法及需要用到的工具。
二、分工合作参与田园种植,体验探究过程
《指南》科学领域建议: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幼儿园科学领域旨在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重在体验探究的过程。幼儿在共同参与种植过程中,有机会相互交流、合作,借鉴同伴的经验,这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体验探究的过程。
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围绕如何分区展开讨论并设计规划图,相互交流自己的规划思路,最后确定将爬藤类植物种在靠围墙的区域,方便搭爬藤架;幼儿还在每个区域之间用砖头、木块等铺小路,以便进出照顾植物。自主分组种植认养是幼儿最开心的环节。每组活动开展形式各不相同,有的分工进行种植;有的一起完成每项种植任务;有的还拍照记录过程等。在操作中,幼儿还发现土壤软硬不同、工具省力不同、种子胚芽不同等有趣现象。一次又一次欣喜的发现,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
三、把握养护中生成性活动,提升探究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田园种植养护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师根据幼儿的需求随机生成各种有价值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支持策略,帮助他们梳理经验,鼓励幼儿运用对比观察、记录、测量、实验等手段,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幼儿在观察温室黄瓜育苗时,发现有的种子已经冒出了嫩芽,有的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为此大家提出了各种猜想,有的说种子在睡觉,有的说可能种子坏了,还有的说可能浇水的时候没有浇到…,.对于幼儿的猜想,教师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他们给没发芽的种子浇水,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结果。最后黄瓜种植组的幼儿欣喜地告诉大家,要坚持浇水才能让种子发芽,不发芽的种子是被虫子吃了里面的芽或者是里面的芽坏了,所以浇水也没有用。教师及时肯定了幼儿的实验发现,进一步提问“除了浇水和好的种子,还需要其他条件吗?”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家,继续探究。
案例二:在一次观察养护中,三个茄子种植组的幼儿测量茄子的长度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贝贝测量结果是3根小棍长,子博测量有2根小棍长,萱萱测量结果是1根多吸管长。他们不知道该把测量结果记录到表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结果是对的。教师观察到幼儿用同样的工具测量结果却不同,对不同工具测量产生的数据不理解。这时候教师请了其他小朋友帮忙分析原因。最后发现大多数幼儿不知道正确的测量方法,不清楚量变的原因。因此生成集中活动《自然测量》,幼儿通过集中活动掌握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提升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三:幼儿发现包菜叶子上出现许多小洞,大家猜想:是鸟儿偷吃,还是虫子吃的?为了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询问道:如果是鸟儿吃的,应该怎么做?有人提议制作稻草人,鸟儿就不会来了。放了稻草人后,观察了两天,包菜还是继续被吃。教师又问:如果是虫子吃的,应该怎么办?虫子会躲在哪里?幼儿各抒己见,用放大镜寻找虫子、可以用锲子捉虫、也可以喷药。于是他们找来工具,开始了捉虫行动。他们发现虫子喜欢躲在叶子底下,不容易捉。于是三三两两合作,有的拿容器,有的捉虫,有的翻叶子。有人提议把捉到的虫子带回班级,能养成蝴蝶。幼儿的探究又延续到毛毛虫吃什么?是否变成蝴蝶?
四、分享田园种植成果,获得探究成就感
以往的种植成果往往由教师处置,与幼儿没有关系,他们没有体验到收获的喜悦,没有享受到劳动的果实,所以很难持续探究。坚持做一件事,除了兴趣以外,需要一些成就感才能不断激励自己。我想种植活动也是一样的,幼儿需要物质上的成绩,也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刺激他们更加喜爱这项活动。
(一)物质成果分享
幼儿的种植成果丰收后,幼儿就如何处置这些果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作为这些成果的主人,幼儿有权力决定这些果实如何处置。于是根据讨论,幼儿决定将一些果实进行烹饪并分享美食;有的果实进行园内义卖活动,自主分配筹款。
(二)经验梳理分享
为了将好的经验分享与推广,幼儿将这些种植的经验共同梳理。通过整理相册、制作宣传海报等,向其他班级推广,成果再次得到提升。
三、结语
总之,田园种植活动始终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由他们决定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养护、解决困难、分享成果等。教师不断切换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为幼儿的探究提供支持,让他们在种植过程中充分体验乐趣、提升探究能力、獲得成就感,让田园种植成为科学探究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杨小芳,赵敏,童霞君.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内涵与建构[J].教育科学论坛,2018 (26).
[2]赵增红.让科学教学走向田园[J].江苏教育,2019 (2).
[3]叶晓华.快乐从菜地出发智慧从实践开始——记幼儿园“野趣圃”开发利导的实践与探究[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5).
(责编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