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文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0-05-15 03:54黄家硕王年超
天津教育·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黄家硕 王年超

[摘要]对于学生需要学习的所有科目,我们常常会根据“文”与“理”对其进行分类,像数学毋庸置疑就属于“理科”,而“文化”这个词又习惯于与语文、历史这些文科类的内容相联系,但是这并不代表,数学的教学中就没有文化传递这项内容的存在。事实上,文化的渗透应当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也能感受数学的思想韵味。

[关键词]个性化;小学数学;文化传递;课堂教学;思维引导

“文化”这个词我们大多都不陌生?可是它到底指的是什么?“数学文化”又具有什么含义呢?这两个问题恐怕就不那么好回答,从定义上看,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的意义非常广泛,而当其与数学这一学科相结合时,学习数学以及研究数学的思想、观点、方法、语言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人生经历以及数学图形所具有的美感等内容就都可以是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而这些内容也同样是我们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小学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帶领学生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

过去发生的事已成为历史,我们也常常以自己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自豪,但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明白的一点就是,历史不单单只是指过去的朝代更迭、社会发展,因为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数学也自然如此。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时,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每一个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引导他们对数学所拥有的历史文化有所认知。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对数的认识是其中占据很大比例的一部分,每当带领学生认识数时,我们都会习惯从学生的生活常识人手,带领他们去识数。倘若将对数的认识放到更广的范围内去纵向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在生活中看似是“理所当然”存在的数其实也有它的“来龙去脉”。比如数的历史可以追寻到人类文明的最初,有上亿年的历史,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催生而出的,还有十进分数在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以及数的进制问题等,每一项内容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与在其中产生的较强的推动性的数学家。这些内容我们都可以将其编成小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既有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对数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此时所学的数学知识体系一步步建立的过程的不易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数学的历史小故事虽然不会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计算能力,但却可以让他们对数学在生产与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清晰的认知,为接下来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打下基础。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贯通能力

之前我有提到,提到“文化”人们往往会朝着语文、历史这些人文学科的方向思考,其实虽然数学这一学科与它们都较大的差异,但却不代表数学与这些人文类学科之间没有丝毫共通性,毕竟我常常会和学生开玩笑说“只会教数学的数学老师不是最好的数学老师”,这其实也就在要求我们即使身为数学教师,也要有意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在教学中尽可能实现学科间的贯通。

比如古诗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明代林和靖的《雪梅》就体现出数向无穷的拓展,“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皆不见。”,从一到十最后拓展到“无数”,将数学中数的拓展清晰而又颇具艺术美地展现出来。还有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诗句也巧妙地呈现了“点”和“线”这样基础的几何图形。所以,为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能更具韵味,我们就可以特意搜集类似于这样包含着数学知识的诗篇,在数学课堂上带给学生另类的语文感知的“新奇感”,感知到数学的美。当然,对数学美的感知也不止体现在诗句当中,《绝句》中的“两只黄鹂”和“一行白鹭”这些基础的几何图形也可以通过绘画来进行直观的展示,还有自身轴对称以及两个组合起来成轴对称图形都可以以绘图的形式来直观呈现,这种绘画艺术与数学的结合也可以在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感知到数学所具有的文化艺术魅力。

三、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思想的文化含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对于学习者而言只是最开始的一种状态,毕竟“知”只是使信息呈现了学生面前,但具体这些知识信息是否真的为学生所理解、接受,那就需要看思考的过程是否存在,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有意识地思考,他们对数学文化的感知才能愈加透彻而深入。

其实,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我们自己,都会更关注如何去解数学题,如何得出一道题的答案,但实际上数学思想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时,也要有意引导他们由单纯地知识接受而引发思考,引导他们对数学思想有所把握。比如类比思想,不管是对数的认识,还是对不同类型的数的运算技巧的掌握,其实都有类比意识的存在,像是倘若学生知道了10~20中间的数怎么数,那20~30之间的数怎么数也就更容易理解,然后了解了百以内的数,千以内的树如何累计也就相对更容易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整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其中运用到运算方法之间其中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一种有清晰的了解,在类比思想的帮助下,对另一种的掌握也就更为顺利。再比如方程思想,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的解决一般都是算术的方法,但是方程思想作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也需要有所引入,但是我们却最好不要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方程,然后如何解方程,从他们熟悉的问题引入,为他们提供另外一种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反而更加有利于他们对方程的接受,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算术与方程两种方法的对比就十分典型。其实,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时,也就是在向他们传递数学所具有的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他们从题目延伸思考,感知到数学思想的价值。

四、在实践中让数学文化散发更强的魅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而这个概念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各个领域,因此对数学文化课堂的创设我们也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当中,还需要将其引入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加深自己的认知。

在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希望他们领会到的内容中就包括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为从数开始,每一个数学问题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与人的生产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既然数学为解决现实问题而生,那身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学习数学知识的他们,是否又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以在课堂之外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作业、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比如家庭记账,在许多家庭中都有对自己的支出有简单记账的习惯,此时学习了数的加减乘除的学生就可以尝试着承担起小小记账员的职责,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再比如对图形以及图形性质的认识,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调查作业,比如圆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圆形在其中承担着什么职责,为什么会承担这些职责等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类比思想、整体思想、归纳思想这些数学思想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思路,增强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数学文化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一定不要忽略这些内容,因为从课堂学习到生活实践都是数学文化课堂创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五、结语

我想,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不管从成绩还是从他们能力提升方面讲,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也在无形中要求我们,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理解,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我们不仅要在解题上为他们给予帮助,更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感知数学文化,获得更高层面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个性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同桌宝贝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