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拥军
摘要:物理教学中,学生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资源。本文从挖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典型错误;挖潜学生的生活经验;挖透学生的疑难问题四个角度讲述了教师对学生资源的深挖与利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升物理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学生资源;深挖;物理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2-0111-02
物理教学中,学生资源的深挖和利用,可以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真正让教学再“活”起来;同时还能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述了教师对学生资源的深挖和利用。
1 挖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好学,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1]。
例如,在讲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分组实验。用易拉罐做“水流星”实验:
器材:易拉罐、细绳 、水(课前布置学生准备);
分组:6人一组,共8组;
实验过程:手拉着细绳一端使易拉罐在竖直方向做圆周运动,同时观察实验现象,特别注意水会不会流出。
问题讨论:要保证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水不会流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興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再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上课引入先创设情景:魔术引课—强磁铁砸电脑,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3)再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4)学生进行探究情况汇报,教师展示几组实验记录表,讨论后教师小结。
(5)总结得到楞次定律。
这样,通过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合作边探究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多说和做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实验中发现、在讨论中辨析、在交流中澄清、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快乐。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激活了物理课堂教学。
2 挖掘学生的典型错误
每一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不断的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而充满活力,因为这些典型的错误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里面蕴含着宝贵的“亮点”,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挖掘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激发,激活了物理课堂教学[2]。
例如,在上天体运动的新课时,学生经常会犯一些“死记”公式,没有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意义而带来的错误。举个例子:
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现将其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
(1)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2)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3)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4)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这个题目是上完新课后的一个当堂检测题,我发现选ABC的同学比较多,我就没有直接去讲解这个题目,而是让一个选择ABC的同学上来讲评下这个题目,当然该同学讲得头头是道,也很自信地走下讲台,然后我问其他同学听懂了没,很多同学都满意地点了点头,以为这个解答是对的。
然后我就故意问没有点头的同学:你哪里没听懂?然后有几个同学很不自信地回答说:老师,我觉得这个答案不对。就这样同学们展开了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错误的一方慢慢地没了底气,最后同学们的意见变得一致了。当讨论结束时,我想同学们对公式的理解、应用更深刻了。这比教师直接有板有眼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最后我点评说:做错的同学说明公式记得还是很好的,但不足的是对公式理解是不够的。所以平时学习中,同学们不仅要熟记物理公式,还要搞清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这样才能活学活用!
因此,教师要能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所犯的错误,让其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欣赏,要给学生更多探讨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3挖潜学生的生活经验
物理学与生活具有广泛的联系,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而,有效物理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挖潜学生的生活经验[3]。
例如,在讲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可引入拔河、骑车、接球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借助这些情景,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的难度。
在讲到矢量知识时,就可借助于汽车导航的使用的情景。现在的许多家庭配有小车,外出旅游时如何有效利用GPS正确导航,如北偏西40°的地方;南偏东30°的地方到底怎么走结合到矢量知识的讲解中。
在讲到速度大小变化与加速度关系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么精彩的一段:速度比作银行存钱的总数,加速度比作每月存钱数(或每月支取的钱数),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就相当于往银行中存钱,若加速度不变,就相当于每月存入的钱数相同,即银行中钱的总数会均匀增加,若加速度变大,就相当于每月存入的钱数增多,即银行中钱的总数会增加得越快。反之,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增大就说明银行中钱的总数减得越快。形象说明速度大小的变化与加速度大小无关,与两者方向有关。
讲到静电现象时,可举脱毛衣或梳头时摩擦起电的例子,以及科技展览馆中“怒发冲冠”静电现象的例子。
行走、奔跑、骑车、过山车;乘电梯、小球追汽车;玩具、球类活动、健身器材;播放音乐的CD机、电子游戏机。这种建立在生活经验上的认知过程,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愉悦,物理的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4挖透学生的疑难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疑问,说明这部分知识有缺陷,这是极为珍贵的学生资源。课堂中偶发事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也是无法回避的。挖深、挖透从学生中产生的问题资源,利用偶发事件寻找教育契机,把它当作财富而用于教学。
例如,在上功的复习课时,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下蹲以后再跳起的过程中,人在力的方向上是有位移的,为什么地面对人向上的支持力却没有做功呢?是不是判断是否做功的两必要条件在这个问题上不适用啊?
首先我主动接下了这个问题,同时充分肯定了该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的价值。然后呢,我又把这个问题抛回给了学生,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下这个问题,稍做提醒:(1)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角度去思考;(2)我肯定的说,判断是否做功的两必要条件仍然是适用的,请同学们仔细斟酌做功的两必要条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比一比,看哪一小组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经过一番激烈的师生讨论之后,同学们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
很显然,教师不仅仅是解决了该生的疑惑,更是解决了众多学生心里的一块疑团,同时学生对功能关系和做功两必要条件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在教学中,教师若善于深挖、挖透学生的疑难问题,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价值,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不再成为课堂的主宰,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这必然会在课堂中生成更多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学生资源。教师在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的原则,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充分信任学生,深挖学生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我们的物理教学一定会更丰富多彩,我们的物理课堂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超良.关于自主学习方式的案例与思考[J].物理教师,2008(2):1-2.
[2]王培花.研究错误资源,激活物理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2012(4):33.
[3]梅振華.巧妙处理学生质疑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J].教育,2017(03):172-173.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