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认知的相关性研究

2020-05-14 08:44:50段淋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冠脉条目维度

段淋佳,杨 蓉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内科导管室 (成都 610037);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成都 61003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1]。2018年全国的患病人数达1 100万,心血管病死率在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40%[2]。目前,冠脉介入治疗以冠脉支架植入术为主[3]。患者术后由于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11%~20%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4],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高达20%及以上[5]。研究[6-8]表明,在其他慢性病中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成正相关,提高疾病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但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以期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冠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患者158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冠心病疾病认知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纳入标准:1)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且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2)年龄>18岁;3)患者自愿参加;4)意识清楚,能通过文字或语言与研究者进行沟通。排除标准:1)精神性疾病患者;2)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等。

1.2.2 修订版疾病认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revise,IPQ-R) 该量表由Weinman等编制,由Yan等[9]对冠心病患者修订完成,包含3部分,73个条目。第1部分为症状识别维度,含12个条目,答案选项为“是”或“否”,把答案为“是”的累计相加,个数越多,表明感知到冠心病相关症状越多;第2部分含7个维度,分别为疾病病程、疾病后果认识、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疾病时间轴性、情绪表征,共38个条目,采用Likert式5级评分,其中12个条目采用反向记分,该部分量表总Cronbach′s 系数为0.72;第3部分为病因估计,含23个条目,涉及疾病认知的6个公因子,各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5~0.73,采用Likert式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倾向于认为此因子为患病原因。

1.2.3 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 该量表由任洪艳等[10]编制,含7个维度,共27个条目,采用Likert式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系数为0.830,各维度Cronbach′s 系数为0.82~0.86。

1.3 调查方法

由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式,经患者同意后当场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8份,收回有效问卷15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入组患者中≥80岁和<50岁分别占8.23%和5.70%;男性70.8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例数较少(18.35%),初中和高中例数较多(43.04%、33.54%);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4 999元者较多(42.40%);少部分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22.15%);有吸烟史的患者达60.76%;以植入1或2枚支架为主,分别为43.67%、38.61%(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n=158)

2.2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疾病认知情况

疾病辨别量表中,患者识别出自身症状为(4.62±3.47)个,经辨别后认为与冠心病相关的为(3.81±3.47)个。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5项症状为:胸部不适、胸痛、疲倦、心悸、出冷汗,分别为:91.8%、86.1%、68.4%、38.6%、31.0%,且认为这些症状与疾病相关。第2部分量表显示,疾病治疗控制认识得分最高,为5.16分,个人控制认识第2,为4.88分,第3为疾病病程,为4.68分,第4为疾病一致感认识,为4.59分,最低分为疾病周期性认识,为3.65分。第3部分量表显示,患者认为患病的首要原因为饮食习惯,评分为3.86,其次为环境污染,评分为3.64,第3为情绪原因,为3.32,评分最低的3项为细菌和病毒、遗传因素、缺少运动,分别为2.27、2.41、2.61(表2~5)。

表2 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辨别数量

表3 患者疾病认知-疾病辨别分值[n(%)]

表4 疾病认知各维度平均得分(分,

表5 疾病认知病因得分(分,

2.3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

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83.27分,得分指标从高到低的条目依次为:疾病医学管理(70.5%)、日常生活管理(68.6%)、情绪管理(50.2%)(表6)。

表6 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得分

2.4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疾病辨别、疾病病程、疾病治疗控制与疾病医学管理成正相关;个人控制与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成正相关;情感体验与各个维度成负相关。在疾病认知方面,行为因素与自我管理各个维度均成正相关,生理因素与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成正相关(表7)。

表7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注:*P<0.05 ;**P<0.01

2.5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疾病医学管理水平也较差;对疾病治疗有信心及对疾病有较好理解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好;将疾病归因为饮食因素的患者更注意饮食搭配,将疾病归因为自身心理原因以及认为疾病反复、未见好转的患者更易表现出焦虑、压抑的心理状态,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表8)。

表8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n=158)

3 讨论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在疾病辨别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感知自身症状与冠心病范畴的症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提示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加深,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能够较好识别症状,做出正确判断,促使患者及时就医。本研究也显示,患者对治疗较有信心,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用药,改变生活方式,但在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提示需要寻找影响疾病认知的因素,加强对患者疾病认知的干预,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总分为83.27分,总条目平均分为3.08分,略高于中间值3分,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落实不理想,需要提高。有研究[11]显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多发生在家中,受到家人的影响,医护人员应根据其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纳入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经济支持、情感慰藉、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对表现出抑郁、焦虑的患者,积极的疾病认知,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12-14];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必要时建议心理门诊,促进患者有效控制负性情绪,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疾病自我管理行为。

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和疾病医学管理维度的得分也较高,原因可能是收入较高的患者用于医疗的费用较多,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遵医治疗、定期体检、锻炼身体等行为上依从性更好。收入低的患者,可能过分考虑经济因素而忽视不适感觉以减少医疗费用,因而自我管理行为较差[15]。疾病辨别与疾病医学管理成正相关,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已有一定掌握,对疾病的医学管理和日常管理已有较好的了解,能够落实疾病的管理。同时,能认识到疾病严重后果的患者,虽有较高的消极情绪,对疾病的可控性较差,但对生活管理和遵医行为具有正向预测,治疗依从性更好。原因可能是患者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引起了焦虑,但又担心疾病发作,仍需治疗,因此治疗依从性较好。存在消极情绪的患者表现出较差的自我管理行为,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疾病治疗、二级预防知识的普及,从整体上把握患者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改善消极情绪,从而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确立。

综上所述,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还需提高。疾病认知对自我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患病经验较丰富、了解疾病较充分、治疗控制感和个人控制感较高的患者,更能积极的实践自我管理。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情况,针对患者特点,同时尽可能纳入患者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日常生活习惯等,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疾病认知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6],可联合社区、社会、媒体等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公益性疾病相关知识宣传,使患者、患者家属获取疾病相关的知识、正确预防与处理疾病的方法,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冠脉条目维度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