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翼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再引出数学问题,进而组织教学,使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从中不断获数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好小學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注重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成绩;课堂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1-0082-01
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看到同学们人心浮躁,静不下心来思考、学习时,我焦急万分。因此,我努力试图把学生的心思从那些电子产品、从那些片面的信息中解脱出来,重新走进课堂,走进学习中来。
一、采用多媒体活跃课堂,用典型例题激活思维
有利有弊,如果多媒体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重点、难点不能得到突出和突破,或者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就对新的知识点一知半解。所以,教师应避免把所有的可讲可不讲的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头到尾演只是看到了翻动的页面,却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数学也是一样,只讲公式、只学理论,学生不一定明白,即使明白了那也是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就更谈不上兴趣。所以,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几道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从例题的难度、思维方法、结构特点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上理解的高峰,让学生恍然大悟。
教师要有选择地对无数个“为什么”提出问题,做出解答。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着法地提问,而且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平等的沟通,像朋友一样对遇到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时,作为老师一定要想好课堂提问技巧,要提在点上,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问题,避免无效问题,让学生感觉乏味、无趣,同时让学生觉得你的问题无所谓,解答也就毫无价值。
老师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当然,学生学得好坏,也会左右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课堂教学形成制约。所以,成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在于让学生硬性地掌握多少数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形成对数学知识无止尽的探索和求知的习惯,让学生能自觉、开心地挖掘数学的奇妙知识,并在做题时锻炼更简洁的解题技巧。
二、要解决好“衔接”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学数学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如果小学的时候学生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不错,那么升入初中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中小学知识的衔接问题迎刃而解,顺理成章,教师就不必过于担心。如果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就不喜欢学习数学,成绩一般,那教师就要从小学数学的重点知识开始,补齐学生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始阶段,要解决好入门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比小学多,学生的思维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样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心里会产生好奇感和畏惧感。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手段,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消除畏惧感,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的传递。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在小组内轮换讲解,共同讨论,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分层安排一定的课后巩固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巩固提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兴趣会引发学生自觉求知、主动探索、创新思维等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寻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激发兴趣,巩固动力,达到克服自身学习中的障碍的目的。再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随着学生认识问题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注意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题技巧。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解题方法也更加多样化。找到解题技巧,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速度。有些技巧,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主要给学生提出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创新教学方案。以引导学习为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教师应带领学生读题、理解立意、记住有哪些关键词、数学术语等,来引导学生审题立意,进而使学生思考到最佳的解题方案。增加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针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在讲完新课之后让学生速算课后的速算题,教师也可以编一些构思巧妙、灵活度、覆盖范围广的判断题、选择题进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坚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一定会使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石永生等.新版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艳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20-121.
[3]刘菊芬.数学解题思维特征及解题策略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7):303-304.
[4]叶蓓蓓.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相关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