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伟
关键词:东北;民俗文化;陈设装饰
中图分类号:G5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126 — 03
1.东北民俗的形成
东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东北在中国传统上的划分,并不是指某一个省份,而是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部分区域,各个地区具有相近的发展历程。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类似的融合文化,从而形成目前东北地域上的称呼。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痕迹相当多,历史悠久,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在现实中都得到了详尽的考证。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到现代(21世纪),虽然不是一脉相承,但是东北地区始终存在优秀的文化并有多民族的融合。东北文化薪火相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是后来形成的商族、肃慎、东胡、秽貊(扶余、高句丽)等东北各民族、部落(闯关东前)共同的文明起源。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等原住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互相融合,东北各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礼仪、生产、生活等习俗各具特色,同时,东北地区又靠近边境,尤其在清朝后期开始,中国国门大开,到满洲国的建立以及战争和新中国的发展、通商,造成了和俄罗斯、朝鲜、日本文化上交融,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流传。虽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传承上的流失,但其根本还是得以保存和延续,从而形成东北独特的文化与习俗。
2.东北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全球一体化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形成了人们新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方式对东北传统文化形成了不可估量的冲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东北文化。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开始,到目前城市化的大力发展,东北地区也从主要从事农耕和渔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变,从而也造成了文化习俗上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说,这虽然也是对东北传统文化的一种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方面的,而忽略了文化、艺术与精神层面上的继承,是片面和浅薄的,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这种状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而显得越发严重。东北自古所具有的一些传统习俗与文化,其产生与流传有其特有的时代背景,虽然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与民族特征,是我们所不能忽略的。寻根溯源,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重拾东北文化的核心精神,对我们当下来说,不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历史倒退,而是具有现实的意义。
目前社会广泛存在的新东北民俗文化,除了在语言方面还保留了一定的特色之外,在其他方面,越来越形成了一种没有特色的东北文化。人们对东北的印象只是用带有口音的方言和二人转来代替。尤其在我们年轻一代中,表现更加明显。对东北民俗文化系统的研究與继承,更多的是处于理论上而不是实践上,这体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对东北传统文化教育比重的缺少和社会实践上运用的缺失。实际运用上的文化习俗研究、保护和继承上,各方面投入还很有限,或者流于理论化和形式化,缺乏系统性。对东北文化的不了解,对民俗不清晰,直接造成了我们对人才培养上的机械化与程式化,并缺少个性与生机。所以,在当下,更多的加强对东北民俗文化的继承、发展与运用,寻找东北勇敢、上进顽强的先民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当前东北民俗文化的表现特征
东北地区在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在东北内陆地区,各民族文化区划分为汉满农耕文化区、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区、北方渔猎文化带、朝鲜族丘陵稻作文化区。清朝时期移民的流入、后期的闯关东、以及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带来了豫东文化、晋商文化、江浙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方面互相交融,奠定了多元的新型关东文化基础,形成了今天东北人独特的人格特质与具有鲜明特征的民俗表现。
在民族习俗方面,众所周知的是,东北的汉民族主要来自于19世纪中期以来的移民,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除了我们熟悉的满族与蒙古族之外,一些诸如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奇怪的名称经常会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内。达斡尔族,据说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该民族可能与13世纪追随蒙古人征讨四方的契丹仆从军有关;赫哲族,赫哲与肃慎、“黑水鞣褐等与明代的东海女真有着密切的族源关系;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同源等等。东北地区原住民加上外来人口,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所在,各民族具有自己本身的民族特征,悠远的时间又造成了各民族的共性融合,形成了既有个体,又有共性的东北民族习俗,例如朝鲜族、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各民族的习俗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又归于整体的东北民俗文化之中。
在语言方面,东北地区各民族在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基础上,又形成了共同的东北方言。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习惯把方言称之为“土话”。东北方言通俗易懂、表达形象,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在文艺影视作品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中国交流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东北方言有强烈的艺术特点,第一,生动形象性,由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如“掰扯”“八竿子打不着”等词语,非常的形象生动。第二,东北方言有着巨大丰富性。同一种行为,可以有多种的说法,以喝酒为例,不说喝,说“掫”、“整”、“扪”、“倒”、“抿”等。“感情深,一口扪;感情浅,舔一舔”。第三,具有强烈的幽默感,这个从喜剧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中可见一般,语言中饱藏着“苦中作乐”的调侃、幽默、滑稽的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话,经过游戏化、诗化处理。东北方言是活跃在白山黑水间口头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珍惜的文化。
在民间艺术方面,东北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的特点,造就了不同艺术形象。东北是一个无尽的大宝藏,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东北二人转、满族说部、东北小品、秧歌,剪纸冰雕农民画、东北大鼓、桦树皮制作技艺等,都形成了极具特征的地域性表现。
在生活生产方面,东北气候寒冷,以农耕、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这在一定上决定了东北地区建筑、生产用具以及一些生活习俗的形成。如东北的“地窨子”,是东北长白山猎人抗日民主联军的临时居住地;东北的火盆、火炕、火墙,是取暖的基本方式;“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等,这又是东北常见的生活场景,深入的挖掘东北的生活习俗,会越发的发现我们文化的灿烂。
在宗教习俗方面,东北历史上,萨满教是一种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宗教形态,是东北诸民间文化和民俗形态的来源。另外民间的神话传说与图腾崇拜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对东北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各种方式的改变,从而又带动了习俗的变化。东北民俗文化的产生,其中浸满了萨满宗教的习俗。现代东北民俗中的具体表现,其本源神话传说是萨满教的宗教心理和观念的形象表达,是萨满教文化的思想核心。这些和萨满宗教相关的传说与习俗,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当中的仪式,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代代的延续。
1.陈设装饰设计的概念及作用
“陈设装饰设计”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近这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空间的装饰和摆设,我们俗称为“软装饰”。“陈设品”,可以是绘画作品、摆件、也可以是实用的家具,其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平面的作品、立体的作品、实物的装饰等等。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艺术都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都有自己的根源,陈设装饰始终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文化为着眼点,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支撑,文化在其中起着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陈设品的展示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必须和室内其他物件相互协调、配合,反应一定的艺术风格特点与文化内涵,不能孤立存在。在一个公共空间和家居设计中,陈设装饰在整个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陈设装饰设计的核心因素
陈设装饰设计要与环境相配合,这是基本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不是固定的,可以是民俗的、戏剧化的、神话传说的等等。“精神建设”是陈设装饰设计的重点,它是以精神品质、性灵和以视觉传递方式的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必须充分发挥 “艺术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艺术性”是指按照一定装饰规律、审美法则,来处理陈设品的美感问题,起到对环境的画龙点睛和情操陶冶的视觉效果。“个性”的塑造是在大的审美规则下寻找个体独立的品味,彰显个性的所在,反映不同的文化底蕴、审美倾向,满足不同的精神品质和心灵内涵。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们对文化和物质上的进一步需求,体现在商业、场馆、居家的陈设装饰设计上,表现为对文化、审美、技术、材料上的新的要求。对东北的地域性来讲,东北民俗文化与陈设装饰设计上的结合,就体现出了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无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发展上,还是对东北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商业用途及区域旅游经济的推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1.对非物质文化的继承上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东北地区也有各种民俗博物馆及研究中心,不过对其的研究更多的是存在于理论上和艺术的层面。在市场的运用、民众中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鲜有体现。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对东北民俗文化实际应用上忽略,必然会造成其逐渐的消亡,从这一点上讲,将东北民俗文化与陈设装饰的结合,继而推动其在社会实践上的应用,对东北民俗文化乃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对艺术发展上推动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从来不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其中,基于民俗文化上所产生的艺术,都具有积极的、旺盛的生命力,从古到今,这一点都得到了证实。充分挖掘东北的民俗、继承和发展东北民俗,必然对艺术的东北民族性特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在文化上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促进东北区域性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经济的发展虽然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但地域鲜明的民俗文化特征,必然会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缓慢,刨除工业、农业、科技的因素,对民俗文化上的忽略,也有一部分原因。虽然对冰雪文化的大力推行,目前旅游有所好转,但是将民俗文化进一步融入旅游行业,还大有潜力可挖。将东北的民俗文化和公共空间的陈设装饰结合,加强东北旅游经济的特色,对东北地区旅游经济起到的作用,会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造成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挽救与重构民俗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曾经存在着悠久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民俗文化,在这里生活着十几个少数民族,先民的创新精神和包容精神,是东北地区值得珍视的核心传统。重新认识东北的民族民俗文化,找回曾经灿烂的文明和东北区域文化的认同,完成民俗文化的创新,对带动东北区域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使我们当代人的使命和責任。同时,对东北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加以充分利用,将其与陈设装饰紧密结合,具体推广到市场化的运用,还将对东北旅游产业开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对东北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是留住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参 考 文 献〕
〔1〕李亮.软装陈设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龚敏敏.试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3〕施立学.东北民俗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