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 刘华胜 闫盈 余奕津 张月浪 刘昌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同时对比美、英、法等国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特点,提出制定全国统一的医学人文课程群规范,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丰富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传承传统医药文化中人文智慧等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關键词】 国内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建议
“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养”。[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认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2]由此可见,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使医学生能够在医疗技术和人文素养两方面共同进步就成为了我国医学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基本单元、主要形式和途径,而课程设置主要受社会需求、科学知识进步和学生身心发展三方面制约。笔者认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加强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密切结合的需要;是医学人文教育必须适应医学科学发展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更是人文素质培养要遵循医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具体体现。故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同时对比美、英、法等国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特点,提出若干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一、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各医学院校开始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纷纷开展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和研究工作。郁荣华在硕士论文《医学人文教育制度构建的探索与硏究》中写到92.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明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质奠定基础”、有80.5%的被调查者选择“人文课程开设的比例应适当增加”。[3]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医学人文课程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4]
1、医学人文课程学科设置缺乏统一标准
在我国,除医学伦理学课程外,多数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缺少整体要求和规划,主要根据学校或教师的兴趣开设。这就导致医学人文课程各自为政,学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程度各个院校严重不平衡。
2、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
目前我国医学人文课程多数集中在本科基础学习阶段,临床实习后以及研究生教育阶段基本不开设医学人文课程,[5]这就形成了一个教育断层,使学生只掌握了医学人文的理论知识,不能将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导致医学生沟通能力欠佳、敬畏生命意识欠缺、仁爱之心不足、奉献精神淡薄。[6]
3、医学人文课程之间存在学科壁垒
目前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医学人文学科是一大类学科群,而不是一门门彼此孤立的课程。[7]而在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被强制拆分在历史学、哲学、法学等课程中,割裂了学科本身的整体性,忽视了医学人文课程之间特殊地内在联系。
4、西医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医药文化中人文智慧挖掘不足
我国古代对于医学人文的研究十分重视。“医乃仁术”是中国医学前辈们对于医学人文精神最本质的概述。从《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汇编的四类二十八家著作到宋元明清的几千种医学著作,都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医学教育仍在起到积极的作用。[8]而我国西医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却忽略了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我国传统医药文化中人文智慧挖掘明显不足。
二、国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中,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及行为医学是医学人文的核心课程。[9]由于国外各个层面对于医学人文教育重视较早,故在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1、美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
美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建立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规律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使人文和临床紧密结合。[10]例如:美国非常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且有意识地增设了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11](2)美国在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采用PBL教学方法使人文和临床教育有机结合。例如:通过使学生尽早与病患或者标准化病人(SP)的接触的方式,让医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增强医患之间的理解和沟通。(3)通过各种人文体验潜移默化地让人文意识成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区、偏远地区、收容所等),通过医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
2、英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英国医学教育进行了人文教育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重视综合素质培养。[12]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在1978 年把心理学、社会医学等课程列为医学院必修课;[13]1993年发表的《明天的医生》报告中要求将更多的人文平衡课程加入医学和实践教学中,强调医学毕业生应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的目标,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第二,开设综合性课程。[14]在人文课程设置上最大的特色是以“课程群”方式建立合理知识结构。“课程群”包括以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医学伦理学为核心课程的“医学与人文交叉学科课程群”和以文史哲、艺术为代表的“医学相关人文课程群”两大类。[15]第三,人文课程贯穿医学教育始终。人文课程群从医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延续到临床结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保证医学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3、法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
1993年,法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首次颁布医学院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育的决定,提出把人文教育与医学各科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线限制的人”,[16]形成了欧洲医学人文教育中的特色。[17]法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课程包括人类学与人种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其应用、人文与社会科学导论、卫生制度等,具体授課的学时、形式由各学校自行决定。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法国医学院校非常注重医学生的团队间沟通、合作与交流等能力的培养。
由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欧美等国的医学生人文教育中,更加注重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系统性,注重在整个医学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思想,努力使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为医学人文教育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三、对我国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1、制定全国统一的医学人文课程群规范,满足医学人文课程需求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比较与分析,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建议组织专家制定全国统一的医学人文课程群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规范、师资培养规范、教材使用规范、课程考核规范、质量评估规范等,以期尽可能使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达到同质化、有效化。
2、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使课程具有整体性、贯序性
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主要由三大体系构成。第一,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这类课程主要面向一年级学生,包括医学哲学、社交礼仪、医学史等素质教育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使医学生逐渐了解医学,认识医学,坚定求医信念。第二,医学基础性人文课程。这类课程主要面向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伦理、法律、人口老龄化、安乐死、卫生资源分配的公正性等问题,引导学生以人文社会的视野来重新审视医学。第三,医学专业性人文课程。这类课程主要面向四、五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阶段,包括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技巧等,此时学生正处于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医学专业性人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人文知识参与医疗活动,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关注病人预防保健和康复,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在这个框架体系中,结合国内外高校经验,将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患沟通技巧、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七门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其他课程为辅助课程[18]。
3、丰富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适应医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
丰富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体现为整合课程、及时更新、重视实践。整合各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加强课程间联系,更好地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删除陈旧知识及过时案例,关注新学科知识进展,做到与时俱进;重视实践操作,课程内容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更要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医学与人文统一,[19]从而培养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
4、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传承传统医药文化中人文智慧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医者将阴阳学说与医疗实践相结合,重视人体的整体性,强调医者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病人的尊重、关怀,主张与病人进行感情的沟通,充分体现了“医乃仁术”的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中,帮助医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传承传统医药文化中人文智慧。
总之,在医学人文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今天,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促进医学发展的推力,[21]而完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则是有效推动医学人文教育更快向前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管园园,王锦帆,沈洪兵.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医学与哲学: A.2014(9)88-90.
[2]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78/A08/moe_734/201001/t20100129_2982.html,1998-04-10.
[3][10][12][14] 郁荣华.医学人文教育制度构建的探索与硏究[D].广西:广西医科大学,2012.
[4] 石廷玉,王园媛,涂星.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可能的解决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86-87.
[5][9]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6] 凌保东.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90-92.
[7] 周谊芬,单芳,余弦等.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交通医学.2018(1)100-102.
[8]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78/A08/moe_734/201001/t20100129_2982.html,1998-04-10.
[11][13] 孙鹏.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6.
[15][18] 李情.理解医学人文教育的几个关键[J].西北医学教育.2006.27(5).
[16] 张鑫.《黄帝内经》中的人文思想[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7-8.
[17] 张灿 .中国古籍文献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94-21.
[19] 彭勇军.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6(4)144-145.
[20] 杨永丽.通过人文类选修课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6)57-59.
[21] 李淑玲,杨晨,路海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1)9-12.
【作者简介】
李 研(198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人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