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张亲霞 熊彦
本文为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8JK0645)部分成果;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8XWC01);2019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项(19XWE23);2019年教师发展专项(19SJ15)部分成果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有效路径。要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全过程管理;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特色校本教材建设;调整创新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程体系;切实改革硕士研究生思政课师生考评机制;深入推进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践研式”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建设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简称《中特研究》)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一线教学实践基础上,通过已有研究文献梳理和探究,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发现当前《中特研究》建设还存在4个需要破解的问题。
1、校本教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教材内容有待丰富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当前,中宣部、教育部已于2018年组织完成对《中特研究》的修订,各高校已采用新教材授课。由于新修订教材时间不长,各高校对校本教材的更新尚未完成。有些学校甚至缺乏校本教材,未能将新思想新理论和党史、国史、校史有效融入教材。
2、教学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吴宝晶、刘晓静(2016)指出,“中特”课程个别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学生们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个别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把握不准,造成了教学中学生学习目的的不明确。[1]李蔚然(2017)指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团队梯次构成不尽合理,高职称比例偏高,中青骨干教师比例偏低,呈现一种倒金字塔型的结构。[2]大部分高校教学队伍建设存在结构不合理、师资不强、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尚未完全建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3、考评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考评效度有待完善
考评机制对象分为学生和教师两类。学生考评可作为成绩评判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按照预设的考评指标开展课程学习。教师考评可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部分,并与职称晋升等挂钩,有利于教师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激发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科学研究的热情。目前,很多高校师生考评体制尚不健全,存在考评结果运用不充分、考评效度和信度不高等问题。
4、课程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课程衔接有待提升
从大环境看,小学、初高中、本科和硕士开设的《中特研究》存在内容重复或不连贯问题。从学校内部看,大部分高校完全按国家要求開设,没有根据学校特色、特点和实际加以丰富和完善,有些课程内容重复讲解,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大部分高校在推进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程设置、内容和衔接等方面还需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坚持问题导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加强《中特研究》教学改革创新必须深入教学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改革创新宝贵经验和理论。必须以新的实践检验新理论和经验,真正使教学改革创新落细落实落地,取得实效。我们在调查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从5方面加强《中特研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1、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全过程管理
必须抓住教师这个根本,选优配强教师队伍。制定系统完善教师招聘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高标准、严要求,选取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大力实施培育计划,严把“过程关”,一是紧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题、网络培训,定期组织校内专题辅导、集中学习研讨等,提升教师理论基本功。二是鼓励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比赛、示范教学展,定期组织校内教学展示、教学评比等活动,不定期到兄弟院校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基本功。三是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出台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规划,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通“晋升关”,强化对思政课教学实绩和思政工作实践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问题,将教学效果、科研成果与职称、晋升挂钩,鼓励教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效转化。
2、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特色校本教材建设
必须抓住校本教材建设这个关键,建设适合学校学术的校本教材。给予政策支持,组织专门力量,鼓励编写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校本教材。《中特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应找结合点,找准学生兴趣点,编写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校本教材。如,外语类院校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类专业人才而成立,与国家建设发展息息相关。教材编写中,可将国史与学校发展史结合,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效果结合,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学科专业建设结合,将国家战略目标与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将国家发展与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等等。要组织教师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学深学透,全面准确把握其真谛真义、思想精华;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国情、党情、校情、民情,在“马工程”教材基础上,使教师把丰富的实践成果编入校本教材,切实提升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激活课程,推动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感染力和吸引力。
3、调整创新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程体系
应该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在硕士研究生《中特研究》必修课基础上,结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设定新的必修课程群供学生选择。在内容上应该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围绕宪法法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来设定。
4、切实改革硕士研究生思政课师生考评机制
从学生考评角度看,许多高校采取平时成绩占20%、论文(考试)成绩占80%的比例给出总评成绩,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能力素质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过程考核,可以选择平时成绩占比不变,将期末论文(考试)成绩比例减至50%,增加期中考试(20%)、课外实践、调研(10%)等等。全过程考评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学习进度和程度,保障学习质量和效果,考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更为客观和公正。
从思政课教师考评角度来说,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教书育人积极性、主动性。应该采取匿名打分,由受众(学生)打分、团队(同一课程授课老师)打分、专家(本领域内或校内专家)打分或学院(校)领导打分等部分组成。考核指标应该包含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整体评价等等。考评结果应与教师绩效、职称评审等挂钩。只有既重视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又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应注重考核反馈机制,将学生、教师、专家和领导听课评课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考评教师,作为完善和提升教学的重要参考。
5、深入推进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践研式”教学改革创新
“践研式”教学改革创新是立足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中特研究》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群体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研究、实践与研究结合,倡导“理论内容+教学实践+形势政策+学校实际+课程研究”的教学模式,有5层含义:一是将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二是将理论内容与形势政策结合(如中美贸易战等);三是将教材内容与外语外贸高校实践结合(如国别区域智库、孔子学院建设等);四是将课程内容与党史、国史、校史结合(如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五是将课程内容与跨学科实践结合。
三、结语
“每一次改革都是激发活力、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都给高等教育事业增添了强大的动力”。[3]我们应立足岗位谋发展、作贡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系列讲话精神,聚焦时事政治、形势政策,结合党史、国史、校史等,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推进“践研式”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应该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打造广大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硕士研究生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
【注 释】
[1] 吴宝晶,刘晓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
[2] 李蔚然.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情况调查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 高明.新时代外语类高校办公室的责任与担当[J].现代交际,2019(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的通知[R].教社科函〔2019〕10号.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R].中办发〔2019〕47号.
【作者簡介】
高 明(1988.08—)男,汉族,山东沂南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秘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师,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亲霞(1966—)女,汉族,河南灵宝人,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思想文化研究.
熊 彦(1963.5—)男,福建永定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