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千万条 巧“串”第一条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行与思

2020-05-12 07:42陈元隆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四位数加数三位数

陈元隆

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对于复习课有一个精辟的论述:新授课犹如带领学生寻找珍珠,练习课犹如将珍珠擦亮,复习课就是将闪闪发光的珍珠串起来。那么,走向深度学习的今天,我们的复习课中,如何将这些闪闪发光的珍珠更科学、更合理、更巧妙地串起来呢?笔者以《整数笔算乘法复习和整理》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一、双主“并串”,从教师到学生,领悟复习之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复习课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关键所在。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应让自己在暗处“串”,让学生在明处“串”,通过小任务、小展示、小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复习。

1.课前任务小驱动,从“先做”到“先理”。

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我在课前布置了《复习单》。

小任务驱使学生和教师同步开启整理和复习的模式,引领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经历回顾、分类、归纳、反思等过程。

2.课堂作品小展示,从“统一”到“多样”。

基于同一内容复习和整理,因为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一,学生所呈现的整理作品(略)也是各不相同。这些蕴含着学生思维的整理作业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资源,当把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进行交流分享时,学习也就开始了。

3.典型习题小讨论,从“生生串讲”到“题组串讲”。

错题讲评是复习课上少不了的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对错题有深刻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如,在前测中有一道习题(如下图),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

于是,在复习课的练习环节中,设计了两个针对性跟进环节。

【跟进教学1】生生串讲,辨中领悟。

第一步:呈现学生前测中的答题情况。

第二步:究竟应该选择哪个答案呢?请你说说理由。

(此环节教师延迟判断)

第三步:学生说理由,建议先让选择③的学生说理由,再让选择①的学生说理由。

(思维从不严谨到严谨的过程)

生1:(选择③)因为个位不确定,所以乘积也就不确定,那么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生2:(选择①)这道习题的结果不仅和个位相关,也和十位相关。我们来看,十位是2,所以如果个位最大填 9,29×29≈900(把29看作30),也就是估大了才 900(29×29<900),所以不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步:再次判断,你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此时,在生生互讲中,学生明白了这道习题的正确答案。

【跟进教学2】题组跟进,深度领悟。

当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了“2□×2□的积,结果(一定是三位数)”。那么他对这类题目是不是真的会了呢?于是教师设计了一个题组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推进。

2□×2□的结果一定是三位数,那么,

(1)3□×3□的结果( )。

(2)4□×4□的结果( )。

随着数字的变化,答案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3□×3□的结果(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而4□×4□的结果(一定是四位数)。

教师追问:为什么类似的题目,答案却不一样呢?

通过题组对比、教师追问,学生不仅感悟到数据对结果的影响,而且领悟到此类习题的解答关键所在——不能简单记住一个结果,而应有效运用“估算策略”推算出积的大小,这样解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主图“串构”,从局部到整体,体悟复习之方

复习课往往需要把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实践表明,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运用图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复习世界”。

1.呈“学习进阶图”,思未来学习之途。

在课的导入时采用了一个阶梯流程图,把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学习进阶过程进行呈现。

师:小学阶段,我们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法,三年级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四年级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我们会学习整数乘法的什么内容?

生:会学习三位数乘三位数,四位数乘四位数……

师:老师告诉大家,学到这里小学阶段的整数乘法(板书)学习就告一段落了。为此,对于整数乘法的这部分内容,就非常有必要来整理和复习一下。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了“学习进阶图”,不仅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学习之路的回顾,也在回顾中引发学生对后继学习内容的思考。复习阶段,引导学生“瞻前又顾后”地想问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为了复习而复习的粗浅定位,提升了复习的价值。

2.画整数乘法复习图谱,明整数乘法学习之路。

关于整数乘法的复习,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整理的小任务,除了用“课前小展示”的方式分享学生整理的作品,还在课堂上聚焦“关于整数乘法,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复习”进行全班交流,共绘复习图谱。

师:回忆旧知,看看书,想一想,关于整数乘法,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复习?

生1:整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生2:整数乘法的口算、估算等。

生3:关于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即时板书、板贴、描线……形成整数乘法的复习图谱,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复习整理小任务的反馈,也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对科学整理、高效整理的现场示范。

3.绘纵横发散图谱,通运算领域复习之道。

一张整数乘法的知识图谱,不仅让学生明晰“已经学到了什么”,也在启迪着学生“可以怎么学习”。

在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复习了整数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从整数乘法意义、计算、运算规律和生活应用等方面对整数乘法进行了整体复习。

师:学习中算法可以迁移,其实许多时候,学习方法也是可以迁移的。

师:下次如果复习关于整数除法的内容,想一想,你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生:我们可以从意义、计算、运算规律、生活应用……这几方面入手进行复习。

师: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还会学习小数乘法、分数乘法,是不是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基于上述的思考和对话,教师对原有的“图谱”进行了再加工,试图把关于数学学习的“昨天——今天——明天”有机串联,从一张“整数乘法复习整理图”演变为小学阶段“数的运算领域学习图谱”,引学生从“理之有序”到“理之有道”。

三、主线“串联”,从多到少,感悟复习之道

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学习,源于整数乘法意义的学习——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已经忘记“整数乘法意义”的存在,也说不清什么是整数乘法的意义。那么,当我们进行《整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时,如何唤醒学生对整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又如何基于现有的学习阶段进行再提升呢?在课堂研究中,笔者本着“把握本质、融会贯通”的原则,进行了几组教学设计。

1.练习铺垫,唤起记忆。

在前测的练习中,穿插若干道与意义相关的练习,唤醒学生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记忆。

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整数乘法基本意义”的掌握情况是令人满意的。

2.数形结合,以形释义。

在复习笔算乘法的时候,有机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笔算过程中所得到的每一步,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解读。

生 1:36是由 12×3 得到的,表示图形A的大小。

生2:笔算过程中的12表示12 个 10,就是 120,结合图意,就是图形B的面积。

生 3:那么 156就是 36+120的和,表示图形A+B的总面积。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复习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多位数笔算乘法中往往先求各部分积,再把各部分积相加求和。

3.立中求破,破而后立。

在整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中,整数乘法的意义不仅融合在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中,也在笔算算理的解读中。为了使学生对整数乘法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巩固多位数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后,教师随之呈现“异化”的笔算竖式(见下图),在“破”中引发学生思考。

师:你觉得这样列式,可以吗?请说说理由。

在比较中,教师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已经固化的笔算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慢慢感悟到 145×23既可以看作(23)个(145),也可以看作 (145)个(23),继而发现两种笔算方法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在算法上本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生1:第一种是把第一个因数看作相同加数,求23个145是多少?在计算过程中,把23看作3个一和2个十,然后用3和20分别与145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积相加。

生2:第二种是把第二个因数看作相同加数,求145个23是多少?在计算过程中,把145看作5个一、4个十、1个百,然后用5、40、100分别去乘23,最后把三次所得的积相加。

师:(小结)这两种笔算乘法都是源于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只要先确定相同加数,然后求得各部分的乘积,最后把各部分积相加。

师:为了使笔算过程相对简约,一般会拆数位少的那个因数。

多位数整数乘法的复习的重点就是笔算乘法,而掌握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核心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学生在复习课上以笔算竖式为载体,经历了“立——破——立”的过程(见下图)。教学实践表明:这个对比设计让学生对整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更深入,领悟得更透彻。

复习不仅仅是为了理清学习的知识,而且为了“生长”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感悟学习之道。以上只是笔者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进行的一次实践和探索,真所谓:复习之路千万条,巧串第一条,深度学习是关键,只做不串不全面!

猜你喜欢
四位数加数三位数
分解加数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三要点
摆三位数
奇数凑20
积是三位数还是四位数
乘积最大的两个数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三位数密码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
小花鹿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