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批判性阅读对学生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必须要立足实际,科学布置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加强互动对话,注重反思解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质疑精神;反思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131-02
创新人才必备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而阅读又是发展个人批判性思维、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阅读思维,掌握批判性阅读的技巧,能够改变传统阅读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挖掘隐含的逻辑脉络,提高阅读效果,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
一、 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批判性阅读不只是对作品提出的观点加以描述,还需要对其所写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反思,是一种对读物进行个性批判、对课文进行个人反馈的阅读。在高中语文中实施批判性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批判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要求教师适当放权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隐性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出自身指导或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评价文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带有自己思想的质疑,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只有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阅读效果并提升阅读效率。如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学生若能深度思考文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文本中所描绘的内容及其隐含的情感加以感受,往往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文本精神内涵,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發展相对成熟,有着极其敏感的内心,个体的自觉性、独立性有所提高,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批判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阅读习惯,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逻辑性、概括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积累,善于用批判性阅读方式来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文学知识体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二、 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一, 科学布置导学案。将批判性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科学设计语文阅读导学案,严格按照批判性阅读的要求来收集文本资料,遵循“一课时一学案”的标准,使学生学习到全面系统的知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预习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文本相关的阅读资料,以便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内容。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题目就是文本的主旨或内容要点,因此学生要以文章题目为基础来把握文本。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该篇文章的重点就是通过纪念刘和珍来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审视完题目后会产生疑惑:谁是刘和珍?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纪念她?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中线索,准确把握中心思想,及时理清文本脉络,更好地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二,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就是怀疑,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就需要明确“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的怀疑精神予以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积极创新、勇于否定。以《涉江采芙蓉》教学为例,这篇作品的主人公是谁?究竟谁采芙蓉?谁写的诗?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言之成理即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种结果,这样能充分发挥教学的真义。此外,教材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工具,现行教材从选材到编写体例都有很多见仁见智之处,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只要不对教材过分依赖,往往可以找到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包身工》属于新闻调查还是报告文学?如果作为报告文学,其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优秀作品也都有值得探讨的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第三, 加强互动对话。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维发展、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虽然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由于语文属于一门综合性和逻辑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课堂互动和对话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思维来发表见解、理解文本。当学生充分交流展现集体智慧之后,参与教师的问题互动则会更加自信,能够更积极、踊跃地发言。例如,教师讲解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可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梦想吗?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感受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词的魅力,并找到作者的梦想,将其与自己的梦想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与文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与文中人物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达到批判思维发展以及情感升华的目的。
第四, 注重反思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代作品多为公认的经典作品,已形成了固定的解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这些定论解读的同时,应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思考,敢于批判前人的解读,甚至敢于对文本本身进行批判。例如,《师说》中的一个理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教师的职责。但从当前来看,该定位最多是包含教师职责的某些方面。又如,《六国论》《过秦论》都论证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对历史兴衰的教训进行了精彩总结,但由于作者史识的差异以及写作目的的不同,彼此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各自的合理性与缺陷。
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其在语文课程中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教师必须要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布置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加强互动对话,注重反思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郑世兰.批判性阅读理论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
[2]陈倩荣.基于思维训练的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
[3]陆瑢.批判性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路径[J].江苏教育,2019(67).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38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鹰(1980-),女,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