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志宏
摘 要 中学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中学生提供成长和成才所需的素材,令其在汲取知识养分的同时,塑造美好的心灵、获得深层次的精神享受。所以说,中学图书馆理当持续协调内外环境关系,实时性革新导读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前来展开课外阅读,从而培养他们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本文则旨在客观阐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遗留的弊端问题基础上,探讨今后中学图书馆如何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课外阅读 弊端问题 发挥作用
0前言
中学教材中记录一系列的名家篇章,不过内容始终有限,不足以全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想要从中充分汲取营养,还必须督促学生在闲暇时候集中性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中学图书馆作为中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辅助平台,理当不断革新服务模式,持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令他们借助中外民族文化精华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1中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阅读面域不够宽阔
中学生一直以来集中性地进行教材内容钻研并参与相关实践训练,几乎很少有时间去展开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就令其阅读和知识面域变得愈来愈狭隘。透过调查发现,各个中学图书馆中学生借书记录不是很多,而借出去的书大部分都是小说或是杂志,借阅名著的学生屈指可数,这类倾向明显是不当的。究竟怎样有效拓宽中学生的阅读范畴和知识面,是值得中学图书馆深思的重大课题。
1.2阅读方式不够合理
虽然说部分学生乐意透过课外阅读来扩充个人的知识面和视野范畴,不过阅读的方式却不尽合理。如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是毫无目的和计划,基本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亦或是不眠不休地读完整本书却不求甚解,收益着实尚浅。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他们在阅读期间没有及时积累关键知识点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须知人脑记忆始终有特定周期,唯独实时地归类相关知识点,基于书籍中的精华内容来书写心得,才能够汲取养分并指导今后学习、生活,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1.3阅读内容选择不当
许多中学生在书籍内容选择上感到十分困惑,单纯透过某中学图书馆借书登记状况观察,中学生除了阅读小说之后,还会触碰科普文章、散文、诗歌等等,内容上显得比较零散。至于为何要看这些内容,许多中学生也都没有予以深入思考。
另外,馆员思想不开放。较多中学图书馆的职员认定只要做好书籍购置、编目、流通等工作就够了,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指导,更没有定期进行图书馆服务更新推广。久而久之,有关中学生阅读指导的工作就一直深陷在被动境遇之中,没有发挥出图书馆对学生课外阅读应有的影响功能。
2圖书馆发挥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作用的改进措施
2.1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质化图书资源
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内容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倾向于阅读小说和娱乐杂志,至于其余学术类内容选择上则显得过于随意和盲目。基于此,作为图书馆员,应该要及时进行导读,确保定期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系列优质化读物、图书,及时解答他们阅读中出现的疑问,保证他们阅读的内容都是和课堂学习紧密相关的,且不会和学生的身心年龄和平常的欣赏习惯等产生冲突。归根结底,就是力求令课外阅读和课本教学紧密融合,相辅相成,集中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2.2革新优化阅读指导的方法
为了更加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任务,图书馆须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诸如征文比赛、读书节、书评交流会、好书新书推荐会等等。再就是紧紧把握各个节日,引领学生合作举办图书展览等主题活动。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鼓励中学生制作展板,介绍和新中国成立历史相关的书籍或是历史材料,令其余学生在观看之后,形成更强的爱国情感。再如举办深入性地阅读讲座,或是在图书馆网络主页上定期更新阐述历史名人刻苦的读书经历等等,从而激励更多学生奋发向上,多从课外读物中补充养分,弥补教材中的不足。
2.3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属于一类深层次的服务项目,中学图书馆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时刻督促内部馆员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包括定期接受培训去革新知识体系,以尽快转换成为复合型、学科信息型专家等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中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才能得到专业化、纵深性发展,从而针对中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令更多中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指导学科学习,作为中学图书馆,要定期要求馆员接受深层次培训,实时性革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健全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随后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和学情状况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方案。久而久之,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令他们成为内涵丰富、心灵美好、学识渊博的人。
参考文献
[1] 吴燕芳.论做好中学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的探索[J].读书文摘,2017,22(02):71.
[2] 余慧莲.中学图书馆学生阅读指导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28(07):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