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龙 叶文锋 刘星 成万钻
摘 要 本文研究高校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笔者基于佛科院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代表案例分析,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改进的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的应用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习模式 分组学习 高校
1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及其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小组合作学习最早于美国出现, 在70到80年代的时候在教学策略上取得阶段性的进展,由于它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比较强,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形成比较鲜明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实效显著, 随着其成效的显著传播,广泛引起大家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协助能力,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
2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逐渐萌芽。200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看来,我们国家在合作学习方面较国外的教学经验已晚起步三十多年,但最近几年我国在教学方面也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理念融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形成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因此,要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看对这一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否清楚,把握好其精神实质,在课堂上的实践应用取得较传统教学的课堂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論、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法。小组学习模式也称为合作学习模式, 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性别等因素将自然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这样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评价中也发生了改变,合作学习体现出新课标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其要求小组成员共同为一个问题,展开合作,互相讨论,最后形成小组的观点呈现在课堂上。在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不同观点的互相碰撞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各个小组的思考,进入更深层次的探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探索真理的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校中的实践——以佛科院为例
小组合作学习具备五个基本要素, 具体为明确的个体责任、积极的相互依赖、社交技能的良好运用、促进性相互作用以及小组自加工 。
笔者通过本科学习期间与研究生学习期间通过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情况,对课堂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这些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如下表1所示,并且对各科上课的教师进行访谈,获取到研究的主体资料,其他资料来自课堂实录与听课笔记等等。
2.1分组形式
分组形式一般是教师指定小组人数范围,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在《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这两门课的学生有77人,3-4人一组,共22个小组。在研究生期间的《课程与教学论》课学生人数达到105人,4-6人一组,共分成21个小组。《教学技术导论》学生人数88人,6-8人一组,共10个小组。
2.2任务与汇报
除了《教育技术导论》,其他三门课程基本上是在课程开课一到两周即安排任务,并且会将小组汇报穿插在教学课程中。其中本科的学习模式是一半时间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学生汇报任务。汇报过程中,主要由该小组统一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汇报内容包括组员的分工、课题研究过程的方法思路和最后得出的结论。而《教育技术导论》这一门课,更注重研究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施的方法。这门课程教师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前一周准备指定课题,小组要一起讨论,形成汇报成果,在指定的时间按顺序上台汇报,并且汇报者由老师随机指定。
2.3评价方式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这两门课,教师统一根据小组成员分工情况以及汇报成果来评该小组的成绩,汇报结束后有提问环节,纳入小组考核范围。教师根据汇报内容对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做个人汇报的时候进一步深化。
《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小组的汇报形式相当于讲授一节课。教师将课程设计成专题,将各个专题分配给各个小组,发挥所有学生的优势,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形成课件。教师对课程会进行简单的评价,提出汇报过程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技术导论》的小组汇报的考核可以从内容、框架、主题等去评价。汇报完毕后教师对汇报进行初步点评,课后让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组内互评和自评,多项评价结合取综合成绩。
3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在合作学习教学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提供学生小组学习合作的一个步骤,或者指明团队合作过程中如何配合,让学生明确分工。教师给学生分配了课题之后,没有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技能的培养,分工不明细,组员参与性不强。导致个别同学“搭便车”,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个别优秀学生的汇报。在学术目标和分组合作技能方面缺乏明确的指示。没有专门的学习监督机制,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情况没有如实反馈。部分教师只是完成课题的分配,学生具体分工标准不明确,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不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欠佳。
3.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要发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投入学习以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观察中发现,在大部分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小组长较负责完成小组的课程任务,其他组员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也不明显。小组长对于小组合作分配任务不重视,合作学习没有落实到组员,团队任务成为个人展示,导致小组学习失去意义。
3.3小组分工合作不协调,整体学习效率不高
小组成员难集中,以及地域上的差异,网络交流实时性不强,讨论观点不一致等阻碍因素,往往造成组长一人完成任务。小组合作的分工不够明确的前提下,项目的合作不易协调,个别学生不重视小组学习,整体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意愿不太强烈,团体合作意识也不够强,同时还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的能力。
3.4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不够客观全面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缺乏监督学习的评价机制。教师只考核小组汇报成果而缺乏考虑小组成员的贡献,个别学生不努力同样能获得好成绩,学生更多的不是考虑如何分工合作,协助解决课题,而是如何去“抱大腿”。教师只看结果这样的评分机制是不客观的,只体现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而没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4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改进方法
4.1提高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教学技能
小組合作学习主要的群体面向学生,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技能,要安排小组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导。教师作为在课程中的引导者,要注意指导组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明确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组织好整个小组的任务进程,把握组员的工作分工与进度,发现问题并指导其解决的方案,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避免影响合作学习效果。
4.2建立学生监督机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加强组与组之间互相监督,小组分工以及进度安排的互相监督。监督的规则由小组按照教师的学习要求执行,小组监督包括提问组员工作任务进度,工作量,完成任务的书面报告评分。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监督过程中互相学习,增加参与度。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随机抽取汇报人员的模式以选择学生上台汇报。这样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汇报的内容,更好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个别学生不主动、不参与的问题。
4.3完善小组分工机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效率
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小组分工明细才能让小组的学习项目有效有序进行。组长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决策者,需要在课题开始之际对课题进行合理的安排,按照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任务安排。将小组分工细化到具体的每一项内容,按照项目周期推进,做好衔接工作,判定是否符合预期。只有小组分工机制明确,才能团结小组各成员互相协作、高效执行任务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效率。
4.4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完善师生多元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要规范与多样化,教师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去评价成绩。不仅考核小组汇报的结果,还需要对小合作过程的实际工作进行考核。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平时成绩,由小组随机互评,要先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如参与人员、任务分配情况、各项任务完成度、合作程度等等形成的成绩占20%。在小组成果汇报时,小组之间要互相评价,按照教师指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的成绩占30%。教师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的效果、内容、表达方式、框架等去评出的成绩占50%。经过平时考核、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后得到小组平均成绩。在小组平均成绩的基础上将由小组内部根据贡献多少,同组成绩最高与最低的幅度控制在5分左右,评出最优与普通的成绩,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最终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02):68-72.
[2] 杨瑞请,李瑞兴,谢淑敏.改进的分组学习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福建电脑,2018,34(07):75-76+86.
[3] 李舟.试论分组合作学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9(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