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摘 要:家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优势互补的重要桥梁,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家访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改善教师与人交流的能力三方面的重要意义,指出家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访;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合力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深入人心。因此,教育部门把中小学教师的家访活动重新推到教育工作的前沿,呼唤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做好交流、沟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成长环境。下面,本文探讨家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当前家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以笔者所在的深圳市为例,这里有着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为了能够在这里立足,整日为生活奔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不希望在难得的休息时间被打扰。其次,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多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他们对于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特别强烈。教师来到家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庭隐私遭到了暴露。从教师这方面来看,现代社会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日常工作量非常大。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处理学生突发事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组织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完成科研任务以及应对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笔者所在的深圳市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在第一学年要对班级学生达到100%的家访率,如果每个学生家访需要2个小时,全班50个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花100个小时来进行家访活动,这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要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的教育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教师家访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家访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中身兼数职,为教师施展身手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教师是学生的导师,也是家长的朋友;是学校教育的施教者,也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是家校合作的推行者,也是家校合作的沟通者。教师走出校门,通过一次次与学生家长和学生家庭的密切接触,能够更加明确、具体地了解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于教育的期待,从而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做出调整和更新,在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有效成长,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家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1.家访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教育观念也大相径庭。可是走进不同的家庭,让教师看到了相同的企盼。有的家长注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期待孩子能有所作为;有的家长对孩子学法的指导有欠缺,但是注重對孩子行为礼仪的教导,他们希望孩子能循规蹈矩;还有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对孩子管教的最佳时机,导致孩子已经处于失控的局面,他们盼望孩子能幡然醒悟。在与每一位家长的交谈中,教师能深深感受到家长所寄予的厚望,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从而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做好每一次教育。
笔者在留守初三年级毕业班的时候曾经遇到一名男生小C,当时的他各科成绩都比较差,包括体育。所以,虽然面临中考,小C也没有太多的学习动力。一天半夜时分,笔者接到了小C妈妈的电话,那边传来好几个人的大声呵斥。原来小C爸爸发现小C竟然一个月之内充了好多钱去打游戏,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第二天放学后,笔者放下手头的事情就去小C家进行家访。小C妈妈哭诉,并对小C给出了一个绝望的评价。听到一个妈妈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笔者感到非常震惊和心痛。通过和小C妈妈促膝长谈,笔者了解到小C其实也有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优点:他热爱做菜,修理东西也很有天赋。于是,在后来的时间里,笔者努力创造条件让小C在学校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建立自信,恢复积极的心态。在笔者的建议下,小C最后报考了一所职业学校,学习飞机修理专业。至今,小C的妈妈还时不时地通过微信告诉笔者孩子取得的好成绩,与笔者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2.家访能够培养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儿童逐步成长为青年的阶段。这漫长的九年时间里,孩子从懵懂无知渐渐过渡到成熟懂事或是青春叛逆,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辅以自己对学生生活环境的观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学生的成长背景,对学生现有的表现行为有更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笔者班里有一个女孩小S,曾经做了六年的班长,并以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升入中学。上中学后,小S开始在课堂上打瞌睡,作业质量越来越差,成绩也慢慢下滑,甚至有同学反映她有早恋倾向。笔者在和小S谈话、与其妈妈电话交流均没有效果后,决定上门家访弄清缘由。在与小S妈妈谈话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问题:小S放学后自己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才能回到家,到家后自己写作业或是吃点东西,再煮好饭或洗好菜等爸爸妈妈回家炒菜。爸爸妈妈要到晚上十点以后甚至更晚才能到家,而小S回到家之后陪伴她的只有一部手机。无数个万家灯火的夜晚,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个冷冰冰的家,一部充满诱惑的手机,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了。小S的妈妈执拗地认为孩子一直以来都是这样长大的,但是却无法回避孩子晚上12点还在写作业、白天上课打瞌睡、脾气暴躁易怒的事实。小S妈妈决定听从笔者的建议,尝试着早一点回到家:十点、九点半、九点……终于在妈妈坚持晚上八点前回到家的时候,母女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小S也渐渐恢复阳光灿烂的笑脸,重新做回大家眼中的优秀女孩。
3.家访能够改善教师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家访中,教师接触的是不同社会职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思想修养的家长,必须在与其交流的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状况,抛出合适的话题来获得家长的认可,并且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能使家长愿意打开心扉,讲述孩子成长中的故事。
在家访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如笔者去一个家庭进行家访的时候,坐下来没多久,小A的爸爸就一边泡茶,一边头也不抬地说:“你们学校某某老师是不是比较差?我大女儿在他班上读了两年,他一点威信都没有,班级成天乱糟糟的,成绩也不好。到了初三,换了班主任,我女儿成绩马上上来了。”这样尖锐的问题,若是应变能力一般的班主任碰上,难免会不知所措。在笔者的引导下,小A爸爸认识到孩子不同时期的表现,除了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内在的原因。如初一年级是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初二年级是孩子思想剧变的动荡期,初三年级是孩子趋于成熟的稳定期……这次家访没过多久,小A妈妈打电话让笔者帮她打听小A的妹妹填报我们学校所需要的资料。放下电话,笔者知道自己获胜了。
总之,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增进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家访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教师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改善教师与人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童星.家校合作: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6).
[2]李瑾瑜.重新认识教师家访的文化与教育价值[J].人民教育,2017(08).
[3]王伟勇.对学校家访活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6).
[4]石中英.重申教师家访的教育意义[J].人民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