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强
[摘要]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要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有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引用史料等。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职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2-0089-02
中等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主要任务,旨在为社会相应行业输送合格人才。中职生大多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化学课堂更是十分沉闷。为此,中职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中职生大多成绩较差,多少有些自卑心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的学生纪律性差,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开小差,下课打架闹事、抽烟甚至喝酒。要让这些学生走上学习的正常轨道,就要重塑他们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用真诚的心去理解和关爱这一特殊群体,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外,对学生要实行赏识教育。赏识的本身就是爱,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尽量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重塑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学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
二、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很容易就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课本知识相关的事例和现象。用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活事例导人,可以减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介绍硫化铜这一化学物质的时候,可以这样引入:“夏天,小丽和小霞去游泳池游泳,她们发现池里的水是淡蓝色的。小丽说池里面的肯定是海水,因为和海水的颜色很接近。小霞不认同,说池水呈淡蓝色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同学们,你们说池水为什么是淡蓝色的呢?”这样生活化的引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在學生好奇的目光中,教师开始讲授新课,为学生揭开谜底——人们会在游泳池的水里放硫酸铜,用以杀菌消毒,而硫化铜溶于水时会呈现蓝色,故而池水是淡蓝色的。这样,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用史料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烧煮食物、烧制陶瓷、冶金、酿酒、染色等等,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炼丹术和医药也与化学息息相关。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用作武器的事例:1915年,德军和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两军对峙,黎明时分,英法联军前线战场的士兵忽然看到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在风的推动下,像潮水一样扑来,很快数百名英法联军士兵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而且士兵越向战壕底部躲避,伤亡越严重。这个事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提问:“通过这段化学史料,你能得出氯气有哪些性质?”学生各抒己见,课堂的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笔者所教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懒得动手、动脑,对于平时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通过课后与他们交流谈心,笔者发现,这些学生在初中成绩较差,不愿花时间钻研,久而久之,他们就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采取的措施是: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那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稍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告诉他们绝不要轻言放弃。这样,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教师能把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适当放到课外,用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可以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这样对化学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在节日观看焰火燃放活动后,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原理;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工厂,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等等。在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
六、进行实验
对化学学科而言,实验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验证知识的途径,是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可以说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教学也是如此。实验具有可视可感的特点,在实验演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新奇有趣的化学现象,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还可以获得新鲜感。因此,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化学、探索化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演示“白纸显字”“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有趣的小实验,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感受探究的乐趣。为了防止学生盲目动手,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现象,总结规律。总之,教师应注重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留下悬念
在一节课的结尾,教师不要急于打上“句号”,有时运用一个“问号”的效果会更好。在本节课与下节课的衔接处留下悬念,埋下伏笔,于无疑处生疑,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创新,使这些悬念成为学生课后预习和下节课学习的出发点,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比如,“醇”和“苯酚”是两个具有关联性且相邻的知识点,在教学完“醇的性质”后,教师就可以抓住两者之间的关联设置悬念:今天我们了解了醇类的性质,知道醇类都含有羟基,之后要学到的苯酚也含有羟基,那二者会有相似的性质吗?这样的结尾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了问题的驱动,学生会主动地预习苯酚的相关内容,并会特别留意其性质和醇类的异同,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和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化学教师一定要针对中职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特点,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在课堂和课下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消极状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