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时代之风 邂逅教学新旅

2020-05-11 12:19李立
教育界·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李立

【摘要】新时代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务必准确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价值导向,通过新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构建研读新教材编撰的准度,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教材引领的力度;通过核心素养构建新教材教学内容延展的深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注重渗透学科思维和科学精神,注意规范学科用词和知识逻辑,关注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从而更好地落实国家新政策、新要求,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具有时代感和政治性,唯有不断更新、修订,才能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基于此,本文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学的引领,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新时代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为新时代新教学提出策略,促进教材内容更新后的教学落实。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学的设计理念和价值导向

1.通过新课程标准及相关文件构建研读新教材编撰的准度

2019年,九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遵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示,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力求以综合性、循环上升的方法呈现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认知;同时,贯彻中央对新教材编写提出的一系列精神,执行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决定,如教育部下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系统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法治教育,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设置了“民主与法治”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追求民主价值、建设法治中国;根据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教材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贯彻执行了这一要求。此外,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务必关注国家新文件的指示,如落实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相关要求。

2.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教材引领的力度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道德与法治实践重于知识讲授的特点,更需要时代信息、参与实践等方面的社会支撑,也更需要信息技术、资源研发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因此,在这些课堂外的资源和信息延展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然而然地引领了整个课程框架,构建起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思想应有的范畴,而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行为更是提升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施价值,明确了学科本身的地位。九年级上册新教材在框架设计和具体内容的设置方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地渗透到教材之中,体现在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各个模块上。在框架设计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贯穿始终,引领学生达成基于现实生活的正确价值认同。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五课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人人皆需努力的目标,强调知行合一,更有助于在不同层次上设置相应的标尺和展现平台,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认同。

3.通过核心素养构建新教材教学内容延展的深度

核心素養要求关注个体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核心素养已有时日,这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新的航标。因此,现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对教学目标及内容传授的过程进行细化和完备,使之更贴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引领。九年级上册新教材在设计理念上,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感受中主动发现国家的发展进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将宏大事件与个体生命体验相融合,增强公民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这正是教材修订的源泉。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突出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从分析探究能力上升到批判精神,从学生交往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上升到公共参与,这是对教育内容的突破和教育思想的放飞,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编写的变化与更新,凸显了党和国家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我们务必学习领会各类精神,做好教学内容和现实问题的思想对接。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及内容落实策略研究

为了将新教学理念和要求落到实处,笔者针对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对策。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

道德引领都是以润人心为共性,来寻求价值认同;法治教育都是以安天下为目标,落实公共规则。因此,不同版本教材的解读和分析没有本质区别,只有话语具体描述上的差异。例如,解读“改革开放”政策,最需要注意的是“知新”,内容在更新,教学更要新。因此,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理解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的原因,看到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要引导学生明晰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依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再如,第六课关于绿色发展道路的讲解,在中学生了解国家的价值取向、制度建设后,怎样给予其行为引导呢?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落实中学生的“低碳微行动”,可以遵照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通知和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本地区的落实策略。

2.注重渗透学科思维和科学精神

道德与法治课堂难以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进行思维引领源于我国多年教研改革的历程和经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思维越发理性,试题分析需要靠政治思维去引领,靠理性辨析去支撑,突破了以往题或课一板一眼的思维方式。我们也可以利用思维的延展性,更多地寻找知识的链接而不是进行字词的罗列。我们只需要从一个关键词出发,就可以衍生出多形态、多层次的知识链。以“依法治国”为例,将它作为核心词,可以跨越课、单元甚至本册书的限制,衍生出诸多知识:犯罪与保护;权利与义务;宪法及其他法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任何关联都可能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带入体验中,推动思维链的形成。

3.注意规范学科用词和知识逻辑

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而注重科学规范用词是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首要要求。无论教学用语还是卷面用词都要具备规范性、一致性和科学性。例如,“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结合材料分析”,在回答问题时就会有所差别。此外,教师还要格外注重知识的逻辑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点在于将知识外化于行,其在教学中对知识的逻辑思维分析显得格外重要。在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讲授中国为何选择法治道路,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为什么”,明确了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下一个问题就自然承接为“怎样做”,由此继续讲述依法治国的目标、方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扎实。

4.注重关注时政热点和现实生活

教师应用素材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生活,通过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来体现人文的关怀。例如,2019年长春市中考试卷中的材料十二:“我是喝着松花江水长大的吉林人,心怀祖国、逐梦家乡,张立华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长春创业”,该素材展现的是家乡人的爱国主义情怀,留下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呼唤的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教学中教师引入社会时事信息,让教学和问题都导向时代风潮和人文属性,这就是树立学生价值觀的深刻实践。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即一场感怀教育、一场情感唤醒。

总而言之,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要求、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介,我们伟大的祖国、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都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领会并落实国家新政策的相关要求,更新和延展教学内容,既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契机,也是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价值旅程。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新教材教学内容,落实相关策略分析与反思,强化教学能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明学.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76-77.

2.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24-28.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号:GH181140)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