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技师学院 虞亦琮
(1)主体教育的背景。主体教育旨在强调和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由主体的沟通交流。基于主体教育,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各类学生提供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结合我校汽修专业教学的特点,实操类课程大多已施行小班化教学,这种分班模式更有利于教师把控整个课堂,更有精力去观察每个学生。
(2)异质合作的内涵。学生不仅是接受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传递教学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间的异质性也能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在异质合作交互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吸纳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在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建一种传帮带的合作学习氛围,促进生生之间积极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1)强调个体的最优化发展。不论是“分层教学”还是“异质合作”,两者的根本目标都是期待促进学生个体最优化发展。就“分层教学”而言,它是希望通过对学生智力、能力和特点等分析,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获得相适应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此相应的,“异质合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消化知识点,各层次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扶,尤其为那些学习成绩差、处境不利的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提升机会,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差异化分组,形成良性竞争。实践证明,采取差异化的分组形式有助于促进良性教学。一方面,同组之间的协同氛围,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项目或研究课题,合作讨论的气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分组之间的差异,在各组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胜负欲和学习斗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提升团队凝聚力。
(3)组内帮扶,共同提升。在汽修专业实践课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非常愿意充当助教类、师傅类的角色,因此采用组内传帮带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推进教学的进度,还能帮助教师管理现场,学生在向他人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个人所学,同时也会促使他们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有事可做,学习氛围较为热烈,异质合作正是抓住了教育育人的本质。
(4)双核驱动,管理减压。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异质合作也明显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帮助教师释放了一定的管理压力。双核驱动的课堂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成果面临着双重检验,既要接受组内同伴的检验,也要接受其他组和教师的检查,这在无形中就要求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要更到位。而教师在双核驱动的教学活动中,将一部分纪律管理的压力释放到各小组,从而有更多精力去观察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指导到每个学生。
(1)课前准备,重构内容。中职学生更倾向于理解程序化、步骤化的知识点,因此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点或技能的内容将实训步骤具体化,强调可操作性,同时细化每个实操步骤所对应的工作规范,也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前采集图片和短视频,利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即将学习的内容。
(2)隐性分层,异质分组。在给学生分层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隐性分层,异质分组”,避免部分学生出现心理落差。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侧面了解学生学情,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等,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之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按1∶2∶1的比例,由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针对学生异质分组方式,教师在集体授课中需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或者依据分层情况进行分批次教学。
(3)确定目标,分层施教。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三维评价标准进行确立,见表1所列,三维评价标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选择具体教学内容时要遵循“面向全体,完成重点”这一要求,在确保人人都能完成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之后,再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在人才培养目标中,A层次的学生主要培养其学以致用、分析迁移的能力;B层次的学生主要培养其领会掌握、沟通合作的能力;C层次的学生主要培养其理解能力。
(4)分层评价,有效激励。在专业实训课的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能力发展为主要评价标准,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对B组学生采用技能标准化评价,以学生能否准确完成规范性的实训操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促使他们熟练掌握技能;对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寻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分层教学”和“异质合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自身的管理压力得到减轻,更有精力来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凸显,会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渐渐进入会学、乐学的状态,至此教学的良性循环就逐步建立了起来。
表1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三维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