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薇
【摘要】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合理开展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而达到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要善于发现、肯定学生独特的思路和新奇独到的见解;重视朗读指导;大量阅读积累;合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感;阅读;朗读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在学习方式方面还是在评价问题方面,教师都必须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争取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另外,需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通过阅读合理地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受情感,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感培养既是基础也是核心,当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产生敏感的特性,就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另外,具备语感的学生在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时,既能够受到文化熏陶,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不断提升阅读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语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是我肤浅的体会。
一、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存在差异,学习天赋存在差异,性格也存在差别,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课文进行阅读后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教师不能够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也不能够用单一的指标看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语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独特的思维进行鼓励,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否则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开展《大森林的主人》教学时,教师向学生道出了文章的主旨思想:“猎人是大森林中真正的主人,在他饥寒交迫之际,较好地利用了森林的现有條件,不仅生存了下来,同时还提升了自己的生存技能,这份勇敢与智慧值得我们学习!”这时,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猎人没有从主人的角度去对待森林,因为他没有保护环境,不仅猎杀动物,还对树木进行了砍伐,这不利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甚至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生由于受到环保教育的熏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强,所以才能提出与课文主旨不相同的看法。
现有的语文教学强调太多统一,提问的内容统一,答案统一,甚至连学生的情绪也要完全统一。部分语文教师在上课时还没有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就对学生的阅读情绪进行了要求,或激动,或沉重,这种强制性的要求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所以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主判断。
二、还学生朗读的权利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常常是书声琅琅,余韵缭绕。而今的语文课堂却极少能感受到这样的朗读氛围,呈现较多的是支离破碎、枯燥乏味的文字训练。其实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够对阅读材料中的各项情感进行了解,并对作者的写作方式进行细致的研究,感受汉语的魅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语感进行训练,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行为进行指导。
1.在诵读中表现语言的情趣感
语文课要重视学生的诵读,充分发挥规范语言的榜样作用。指导诵读不能只停留在机械反复的层面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察语感。例如,在朗读《登鹳雀楼》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十分著名的诗句,同学们反复阅读后是否存在什么想法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还需要让学生创设情景读、配乐读、表演读、对读等多种形式读。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诗词的意境,达成教学目的。
2.在吟咏中体悟语言的意蕴感
从读的类型上分,有出声和不出声两种。出声的一类又可分为吟咏和朗诵,吟咏是一种低低的、带调的诵读方式。“吟”可随着阅读者的内心感受进行变化,具体的节奏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延长,在阅读到材料尾端时,可尝试应用鼻音,能够对内心的情感进行较好的表达。这种阅读看重回归于心的自我感受与体验。而“诵”则是放声朗读,是一种理解后的情感表达。所以,阅读课上的读书方式,应当以“吟”为主,边吟边悟,直置烂熟于心,再放声朗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确自身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以《林海》为基础开展教学时,进行到第二自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段落内容进行初步阅读,之后再明确重点词语,接着再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们能够明白什么?”学生在进行细致的阅读后,能发现很多形容词都写出了山岭的姿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反复阅读之后,就可以利用声音的高低对山岭的姿态进行表现了。
三、让学生走进书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阅读的作用。换句话说,阅读的作用根本无须赘述。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低年级开始,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因为对于很多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高,理解水平也十分的有限,所以他们对阅读存在一种抵触感。除此之外,低年级学生爱异想天开,热衷于看童话故事,所以教师可以以童话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再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例如科幻故事、十万个为什么、自然景观、散文小诗、古诗文等,只要学生感兴趣的,就积极鼓励其阅读。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活动,办“词句银行”,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输入电脑保存,定期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教师还可以开展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小品比赛、知识竞赛、小报展览等,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知识和语言的材料。
2.创设阅读的空间
为保证学生有静心读书的时间,不仅要和家长沟通,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学校也可以开设大阅读课,学生可以在课内自由选择读物,无拘无束地读,可以与同学合作阅读,也可以独立阅读。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勤做笔记,遇到好词佳句,不光要画下来,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摘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让学生沐浴阳光“语”露
如果能够将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就可以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了。而对于校园来说,其是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主要场所,如果校园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可以促进学生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校园文化进行创设十分重要,它能够直接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校园的自然环境要优美,如此才能夠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应对教学楼的艺术长廊进行设置,不定期展出师生的佳作;应对教室内的读书角进行设置,让学生可以借阅书籍;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小报编辑等活动当中,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视野必能得到拓展。同时要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家庭读书角”,经常为孩子买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家长要以身作则,多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师应合理地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信息实践课,举办故事会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合理地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公益劳动、社会调查,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当中运用语文知识,构建语感能力,积累材料与语感经验。
当然,学生的语感素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首先要身先士卒,以良好的语感去影响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总之,语文不仅是思想交际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还有它的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方面的被接受、被吸纳、被内化、被运用都离不开语感这层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把以培养语感为核心,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视为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是语文教师教学改革理念和实践的主导红线。
【参考文献】
[1]张建明.浅议语感与语感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9).
[2]焦明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感教学研究述评[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6).
[3]李艳波.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J].快乐阅读,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