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滞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排空时间及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2020-05-09 01:46王小素张凤仙江霞朱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食排空健脾

王小素, 张凤仙, 江霞, 朱珊

作者单位:471000 河南 洛阳,洛阳市中医院儿科(王小素,张凤仙);451450 郑州,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儿科(江霞);450000 郑州,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朱珊)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因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与胃肠动力减弱、胃酸分泌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及家长喂食失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上腹部疼痛等[1]。以往临床采用的消食片、促胃动力药物均收效甚微,且长期内服西药极易损伤患儿娇嫩的脾胃。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发育未全,脾胃较为虚弱,加之家长喂养失当极易使腐熟运化不及而停滞不化,而成积滞,故而治疗应以健脾和中、消食化滞为主[2]。本文旨在分析健脾消滞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对胃排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治疗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8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49±0.85)岁;病程4~10个月,平均(7.35±0.88)个月。观察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7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3.81±0.52)岁;病程5~11个月,平均(7.87±0.41)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5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中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3]。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4]积滞诊断标准,同时符合脾虚夹积辨证标准: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酸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7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4 排除标准 (1)近期服用相关药物;(2)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对研究用药过敏,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等。

1.5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口服溶液(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口服,3岁以下每次5 mL,3岁以上每次10 mL,每日3次。观察组加用我院自拟健脾消滞饮治疗,组方:太子参、陈皮、枳实各6 g,白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 g,甘草9 g。若呕吐甚者酌加生姜3片以降逆止呕;大便稀溏者酌加山药10 g,苍术6 g以健脾化湿;腹痛喜按者可酌加白芍9 g,干姜6 g以温中散寒、缓急止痛;腹胀甚者可酌加木香、厚朴各3 g以行气导滞除胀,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个月。

1.6 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2)采用钡餐标记法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3)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胃蛋白酶原水平;(4)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评价两组患儿疗效。(1)治愈:不思乳食、食而不化等症状消失,患儿大便正常;(2)好转:不思乳食、食而不化等症状减轻,大便基本正常;(3)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1.8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依据患儿主症: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满喜按,次症: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证候严重程度记0~5分,0分为证候消失,5分为证候加重,得分越高提示证候越严重[6]。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143,P<0.0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t=19.426,15.842,18.031,17.649,18.715,26.383,36.770,34.781,22.757,37.560,P<0.05;与对照组比较,bt=18.320,15.861,13.544,14.855,15.803,P<0.05。

表2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治疗前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t=1.725,7.739,8.525,3.409,17.302,12.572,P<0.05;与对照组比较,bt=2.469,10.949,5.495,P<0.05。

表3结果表明,两组患儿治疗前胃排空时间及胃蛋白酶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蛋白酶原水平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现今关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文献显示,本病发生与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胃排空延迟等因素有关[7]。研究表明,有25%~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存在胃排空延迟现象,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排空延迟相关[8]。胃排空延迟是指胃内容物积贮而未能及时排入十二指肠,胃排空延迟可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提,由泌酸腺主细胞合成,在胃腔内经盐酸或已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变成胃蛋白酶,而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胃的消化能力主要依赖胃中存在的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水平可良好的反映胃蛋白酶分泌及胃黏膜的功能状态[9]。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积滞”范畴,中医认为小儿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常,又因家长喂养不当,使腐熟运化不及,而又添新食,致使食物停滞不化,形成积滞。诚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宿食不消侯》所言“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积滞日久不消,则脾胃损伤加重,致使气血生化无源,从而可阻碍营养吸收,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关于本病治疗应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诚如《幼幼集成·食积证治》中所言“夫饮食之积必用消导,消者散其积也,导者行其气也。”故而本研究以健脾行气、消食导滞为组方原则,组成健脾消滞饮。方中太子参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善补中焦之气而健脾,白术甘温苦燥、入脾胃二经,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二者合为君药,以健脾益气;陈皮辛温行散,入脾、肺经,善理气运脾而调中,枳实苦辛行散,入脾、胃、大肠经,既善于破气消积以除胀满,又长于行气消痰以通痞塞,二者合为臣药,以醒脾调中、破气导滞;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为佐药,焦神曲善消谷食、消食力最强,焦麦芽善消淀粉类食物,焦山楂善消油腻肉积,三者合为焦三仙,均能消食化积、除胀和中;甘草为使,益气补中、调和众药。诸药相合,共凑健脾益气、消食导滞、行气和中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焦山楂中含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山楂醇等多种有机酸,能促进胃蛋白酶分泌,增强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消化,同时山楂醇对受刺激大鼠胃平滑肌活动由双向调节作用,能调节胃平滑肌收缩、舒张,促进胃肠蠕动,调整胃肠功能紊乱[10]。焦麦芽中含有α和β淀粉酶,β淀粉酶可将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能使麦芽糖分解成糊精,麦芽煎剂能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强胃动力[11]。枳实中有效成分能增强狗小肠肌电活动,还可促进胃内胃动素的分泌,而胃动素能使胃体、胃窦收缩,幽门松弛,十二指肠和空肠收缩,提高胃肠蠕动速度,促进胃排空[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胃蛋白酶原Ⅰ、Ⅱ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健脾消滞饮能通过健脾行气、消食导滞等功效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提高胃肠蠕动,缩短胃排空时间,从而缓解患儿症状。

综上所述,健脾消滞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能通过健脾行气、消食导滞等功效,促进胃排空,增强胃蛋白酶分泌及活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消食排空健脾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消食药膳方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我家秘方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