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必要性和路径探索

2020-05-08 10:45杨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7期
关键词:立德马克思主义院校

杨静

[摘           要]  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我国的道路、关乎我国的旗帜、关乎我国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的主要引领阵地之一是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理所当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旗帜鲜明地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当下,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诸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不到位、阵地管理不严格、研判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扎实、价值引领不全面等问题。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从及时构筑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路径,把意识形态工作抓实抓细、强化阵地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网络品牌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及时解决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等问题,不断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7-0234-03

一、突出抓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

意识形态泛指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不是人脑中先天就存在的,而是起源于社会现实存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教育、传播、主观能动性、价值观念等影响,对一种事物来说,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是在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基础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关系的显现。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強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这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已经被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高校培养的是可靠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体系来充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朝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德有才”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方向成长。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意识受互联网的影响

青年学生尚处于人生的摸索阶段,互联网把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空间、时间大大拓展了,在丰富了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但同时,这也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在认同方面发生一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西方国家通过掌握的核心网络技术,大范围传播西方价值观,目的就是对思想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影响;二是传播负面信息的网络迅速降低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行的网络媒体依靠市场经济,以博取点击率高来占领市场并取得收益。负面信息所具有的吸引力如人们关心的住房、食品安全、腐败等问题占据了各种网络媒体的头版头条。三是被动回应带来的主流意识应对力弱的问题。比如政府部门的官方回应及网站更新慢、手段和渠道单一、相关部门与网民的沟通能力不强等。政府的意识形态监督及方向引领把握不到位,如投入不够、技术不强、缺乏创新、人手不足等问题存在,在同西方的舆论战中处于被动,导致主流意识形态没有成为网络上的主要声音反而被非主流和反主流意识形态围攻。

(三)把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责任落实到位

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抓好立德树人这项工作的根本,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这起到了导向的作用。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不单单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同时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中。“三全育人”突出德育“为首”“为先”“为本”的地位,“育人”关键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贯穿始终,同时也充分凸显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思想性有机结合和内在统一,体现出了系统性,立德树人落实的根本,也就是把思想政治作为教育的中心、主线配合日常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当下,一些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教师不讲究教学方式方法,照本宣科,使思政课枯燥无味;二是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对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人才配备不均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同时还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思政”的育人氛围,使立德树人的责任在高职院校中得以落实。

二、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认同感

作为一项高度重视的工作,党必须牢牢掌握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些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中存在偏差,一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的多,重视意识形态的少;二是部分师生对意识形态的认同仅仅是理论上的,缺乏情感上的赞同、肯定;三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党委主管部门对意识形态极为重视,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及基层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到位,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这些因素会导致出现意识形态的问题后,高职院校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手足无措。

(二)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队伍建设与阵地管理保障不力

作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和阵地建设的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对阵地建设的管理。当前,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管理尚且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生社团的政治引领较弱,活动指导力度不够;二是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如论坛、报告会的作用没有发挥,网络新媒体阵地管理相对薄弱,制度尚未建立;三是尚未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合作机制,主动应对网络舆论攻击;四是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对媒体机制、舆情及网络监控等教育培训还需加强。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理论背景、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这一系列的理论知识掌握度较高。但是在把这些理论运用在自身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却存在短板,即主观意识的理解如果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生活,则会对认同产生反作用。

三、进一步抓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增强理论创新,多措并举强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首先,着手于认清形势,分析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的同时,另外一方面也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多元化、信息爆炸及矛盾凸显是大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教师应积极为他们答疑解惑,回答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及难点问题,同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抓住时机及时批判各种错误思想。此外,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意识形态的理论对话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理论体系的衔接,加强不同体系的沟通。此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创新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与大学生中喜闻乐见的热词、语言相结合,用亲切易懂的叙述方式表达出来,强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二)加强学习,用新知识不断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思想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长期的一项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同一个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当前巩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摆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中心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另外,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思政课的知识传播作用,以思政课创新改革作为突破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引导相结合,目的鲜明地阐述新问题、发现新情况。让大学生懂得原理的同时,也明白“怎么做”,真正让学生从上思政课转变为喜欢上思政课。同时,将学生社团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体系中,带动师生研究理论的积极氛围,不断引领理论学习研究水平向上提升,有针对性地回应大学生关注的社会思潮及热点,及时把师生的思想认识误区进行纠正。要积极运用“第二课堂”对教师和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开创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创业创新,与思政课相结合,从而融入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的导向以及立德树人的本质任务。

(三)加强阵地的严格管理,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如课堂教学、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报告论坛等工作的同时,也要统一管控好校内各院系及学生社团组织的新媒体媒介,如微信、微博、App移动客户端、QQ空间等,把宣传的聚集功能形成上下联动的宣传网格效应。细化审核流程,层层把关、严防死守。同时,强化对大学生社团的引导,有效拓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此外,注重筛选和过滤不良信息,通过宗教传播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渗透,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针的教育,对有浓厚民族宗教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跟进他们的所思所想,有问题要及时提供帮助。

(四)建立一整套应对意识形态舆情监控机制

重视网络舆情,校园矛盾事件往往通过自媒体持续发酵后演变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事件,要加大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水平,增强立体传播能力,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舆情,把问题和诉求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要把快速处理意识形态舆情监控应对体系作为责任的第一要务,在接到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清楚情况,防止事态的不断扩大,并且及时安抚好相关当事人,把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好,不能解决的表明积极解决的态度;二是要树立以师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把交流沟通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使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提升;三是加强工作反思,积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细节加以反思,进行换位思考,有维护学校社会声誉和稳定大局的担当意识。

(五)给予必要指导,教会学生辩证对待网络信息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要及时引导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加以鉴别,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大学生正确拓宽知识获取渠道,扩大人际间沟通交流,避免因狭隘的自我认知所造成的学习方式肤浅化、表面化。首先,要锻炼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打破大学生快餐式评论社会现象以及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经常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学精典。同时,深挖各种社会经济背景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多角度多方位认清事物的本质。另外,注重鼓励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建构个人的整体化、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知识理论体系,形成个人品格,辩证看待网络不良信息以及非主流意识形态,正确运用网络工具对各种信息加以甄别。

(六)在校园内不断改造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当下,高职院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强化意识形态的浓厚氛围,通过融入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思维方式方法、理想信念给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熏陶大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同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亲切感与参与感。如:开展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教育活动、爱国主义知识理论竞赛、学术交流会等校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主流的意识形态源源不断地输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使他们能够在浓厚的氛围中与主流文化并行,从而收到主法意识形态的熏陶。

(七)在实践运用中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起源于实践,同时也伴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发展。只有在实践中立足才能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它鼓励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给大学生。高职院校应该要在实践中建立起相应的思政课实践制度,让大学生在课余可以贴近生活,从事实践活动,如志愿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让课堂所学的理论在现实中得以重现;另外,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体验,如把思政课融入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参观红色警示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等,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党的历史,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现实,在实践运用中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发言摘登[N].中国教育报,2014-12-31.

[2]李玉春,李姗姗.高校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6).

[3]陈林杰,邹烈刚.高校院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

[4]孟献丽,张国庆.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策略探究[J],2019(3).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立德马克思主义院校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