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泛在化建设初探

2020-05-08 14:14韩延汝李贺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数据建设

韩延汝 李贺

【摘要】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模式,以实现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本文从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读者数据资源库、整合数字资源、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养几个方面论述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泛在化;建设

一、大数据时代与图书馆泛在化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目前社会中各个领域都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来对自身的服务模式进行完善。大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是一种从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技术。

(二)公共图书馆泛在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到图书馆已经不再局限于查询、借阅本馆文献资料,大数据时代,读者能够借助互联网下强大的搜索引擎、数量庞大的网络资源、便捷的传输方式收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随时获取信息。199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迈克尔·凯勒提出要创立泛在图书馆,其核心正是这种“随时获取信息”的需要。与传统单纯纸质文献借阅不同,泛在化图书馆不管是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还是提供服务的人员素质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传递的功用,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

(一)优化资源配置。传统纸媒借阅时期,图书馆只是单纯的对文献进行保存分类并向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文献资料的搜索更加便捷,信息量获取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无效资源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空间。信息时代的竞争,既是技术的竞争,也是有效资源占有量的竞争。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开发,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与存储,并且利用多种渠道有效整合多样化、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多样、快捷的服务。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活动聚集地,实际上是有着地源限制,并且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只对持卡读者开放查询,设置借阅权限。因此公共图书馆之间资源的互通与整合也越显得重要。近几年很多地区开展了“总馆分馆制”服务,即实现了一个地区之间图书文献资源的共享。以济南市为例,济南市下辖十区二县,济南市图书馆以总馆与分馆的形式与下辖区县图书馆形成联系,互通资源并提供技术支持。这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资源封闭模式,使得各个图书馆之间建立了有效联合机制,弥补了图书馆资源的单一与不足,使得读者所取得的资源范围更广、类型更丰富。

(二)建立读者数据资源库。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者关注的重点已经由信息技术本身转为信息的数据化,这是信息泛在化的本质与核心。在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内的所有对外业务及工作过程都可以数字化,形成一个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信息资源库内,一切业务都可以分析,从而方便管理人员更好地掌握读者信息,优化工作过程。对此,图书馆要坚持将创新式服务和数字化资源相结合,分析用户的需求类型,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定制不同的服务方式,争取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感受到个性化的服务。以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于2018年9月展开的一项读者调查为例。通过调查,该图书馆在节假日的读者流量要比工作日大,读者群体主要由学生、退休人员、公务员、白领及其他从业者构成,但工作日与节假日读者构成明显不同。在工作日,退休人员读者所占比重最大。在节假日,学生读者所占比重最多。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公共图书馆效能,我们可以根据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在不同时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在工作日针对退休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培训,展开一些退休人员比较感兴趣的养生、休闲文献咨询与展出工作。在周末及节假日,开展一些亲子阅读、学习讲座活动,并推出一些学生群体比较感兴趣的竞赛、观影等活动。我们可以将数据库按照读者的年龄、性别、爱好、到馆时间、兴趣及阅读习惯等,分成若干个子库。每个子库设专门人员负责策划不同的服务项目,针对人员特点定时推送不同书刊及读者活动信息。这个智能化数据库的建立,是图书馆提供一切服务的基础。

(三)整合数字资源。所谓泛在化的服务,是指泛在的网络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更需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即万物互联,但又感觉不到物理存在的物质。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就是读者能够在意识不到图书馆存在的情况下,使用信息资源。大数据技术可以支持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与输出,使无序变有序,并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服务。大数据环境下,数字阅读因其便捷、实惠、内容丰富而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根据一份2019年上半年的读者阅读习惯调查显示,数字阅读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推崇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是基于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强大的互联网数据存储知识库。根据2018年济南市图书馆读者职业调查我们可知,图书馆读者群体中退休老年人和中小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他们也是传统纸媒的主要阅读群体。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图书馆,我们在坚持图书馆传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要加大数字阅读建设。比如微信公众号阅读、移动图书馆、微博阅读、云图书馆、手机APP阅读等。在美国,三分之二的图书馆可以向kindle阅览器的用户提供电子出版物的借阅服务。虽然这一活动是由亚马逊发起的,其主要动机也是出于商业目的,但其结果对于图书馆进行泛在资源建设和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是有利的。目前国内部分图书馆也可以向读者提供kindle阅读资源,比如武汉市图书馆。大数据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馆还可将服务项目进行网络拓展,开展网上服务。比如利用B\S结构的OPAC系统实现远程登录,远程使用文献数据库、进行参考咨询服务、图书下载等。还可以根据个人搜索、借阅记录建立个人图书馆,实现新书推荐,对各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考咨询。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正式出版物,但存在不直接、不及时等缺点。公共图书馆应促进馆藏搜索与商业引擎搜索的合作,在百度、谷歌等大型搜索引擎中建立“嵌入式”搜索,并借助大数据系统进行数据筛查,使读者搜索更加便捷、高效、准确。

(四)提升管理员综合素养。泛在化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但归根到底是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图书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让读者愉悦地获取有效信息。大数据环境下,读者所需信息的复杂性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技术性也增强,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习,才能更熟练、有效地操作新環境下的服务系统。加强员工信息技术再教育,具备搜集、加工、分析读者数据的能力,提升管理人员的科研素养。提升创新服务意识,吸引各个年龄段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各项活动中。强化图书馆考核评价机制,避免工作中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新的技术让我们得以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以更加新颖、便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服务。摆脱陈旧思维与服务制度的束缚,在做好传统图书馆文献借阅、资料保存等基础服务的前提下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无所不在的“泛在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初丹.论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1).

[2]张昭."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实施路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5).

[3]黎晓.试论泛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图书馆服务核心能力的提升[J].出版广角,2012(12).

[4]王成."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我们能做什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03).

猜你喜欢
大数据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