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人们都越发的关注对小学生教育的情况,小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对小学的要求不同以往,要求小学生在学校全面发展。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小学中占有很重要的教学地位,所以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上要采用有效的科学的方法。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而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刘婕,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小学部。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语言,在小学中是必教科目,小学生作为处于正在成长的群体,其在本身母语的学习水平上还没有进行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再去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是有一些难度的,而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很阅读的内容,因为小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高,并且对英语单词的辨识程度也不高,所以在英语阅读方面,会非常吃力,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长句难句等,无论是在阅读理解还是翻译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学生如果听不懂,那么教学就很难向下进行下去。
这还是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方法上出现错误,那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讲解时,太过于注重阅读课文里的生词以及一些长句难句,从而对整篇阅读课文的总体性把握得不太好,小学生在对阅读课文学习后,都不知道整篇课文讲解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只知道了阅读课文里面的生词及长句难句,却不知道其大体意思和含义,如若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习了多篇英语阅读课文,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混乱。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就需要一套有效地解决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问题的教学方案,而思维导图就是非常有效的选择。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意义
1.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人们发散思维的一种具现化表达,其可以把人们的思维活动通过具体的路线和途径表达出来。因为思维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实体的东西,其活动规律是很难被人们看透的,而思维导图就是为人们的思维活动找了一个承载其的载体,让思维活动能够被看到,并且进行下一步的引导的开发。
2.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是遇到生词,有的是遇到一些难以翻译的长句难句,而造成以上问题的,大多都是因为其不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方面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往往没有很好的整体阅读性,而是从课文的开始逐词的翻译进行的,而这样的阅读方式在面对一些较长的英语阅读课文,起到的效果会非常差,其往往会在逐渐翻译的过程中,忘记上一句翻译的内容,并且也不能把所翻译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总体翻译,造成的学习效果很差。
而如果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很好地改善这样的情况。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可以把整篇英语阅读文章拆分成几部分,把重难点都放在一起单独讲解,并对文中的一些生词进行翻译,然后进行串联,这样就把一篇看似很长的文章拆分成单独的几个句段,然后在单独讲解后再进行汇总。
3.提高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在小学的教育环境中,虽然也提倡让小学生占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局限于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大部分知识还是由教师进行讲解的,所以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强弱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其使用教学方法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水平。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明确教学目的对英语阅读课文进行详细拆分式理解。英语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明确本节所要讲述的内容,对内容中的英语阅读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重难点,然后根据文章的大致内容对其进行拆分,制定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的顺序对拆分的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再对其进行总结汇总,让整篇课文的内容形成连贯性,学生通过对其各部分的理解,就很容易能把整篇文章翻译并理解。
2.在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思维导图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然而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目的不是教会学生课文的具體含义,而是教会其方法,通过在课堂对所讲课文进行重要的信息摘取,然后将其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顺序,就可以对课文的大致含义进行理解,这样在后续的学习翻译中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的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其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还能够成为学生解决英语阅读难题的之中实用性工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许小梅,徐国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