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及抵制研究评析

2020-05-08 08:12李盛婷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党为维护自身历史、巩固国家政治安全、树牢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大课题,青年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如何做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前途。高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及抵制的研究成果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理论向度有较为显著的特点,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揭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理论成就。因此,应以马克思在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在学科交叉渗透中坚守正确的立场和原则,并通过比较研究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及抵制研究的特点

(一)空间维度:宏观、微观研究齐发力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学术界大体从宏观和微观,亦或称整体和部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个整体对象,将历史虚无主义视为部分,即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的表现、本质、特点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是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看作整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为部分,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不同层面,探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政课、高校学生价值观、历史观树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等。三是将二者视为两个不同的整体,从宏观层面探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一门集具政治性和思想性的学科,从总体分析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认知和影响。

(二)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共研析

作为一种已经产生、正在发展和未来可能披上不同“外衣”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具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向度。从内容上来说,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关注从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历史观教育、新媒体新策略等,可以说,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高校教育工作的研究突飞猛进,在不同阶段凸显了不同的时代主题。新时代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特别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未来走向也将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理论向度:本质、危害、原因、对策同探究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起始阶段研究理论成果较少,随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日趋激烈,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直击与青年学生相关的热点问题,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研究成果大体从理论阐述、价值诉求、应对策略三个向度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最终落脚点统一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追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及抵制研究的成就

高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及抵制研究热潮以丰富的理论成果作为支撑,其中绝大部分论题都得到了挖掘,部分已有论题也得到了深化。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歪曲历史的本质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剖析。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二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几个方面:1、“告别革命”论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集中表现,他们极力否定革命,鼓吹改良,认为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的矛头多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2、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书写历史的幌子下设置理论陷阱。3、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否定“五四”以来的社会主义取向,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华文明。4、“恶搞”历史,调侃贬损革命先贤、英雄人物,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为已淘汰的旧势力评功。5、追求“纯客观”、“价值中立”。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渠道的挖掘及应对策略的耕犁

学术界关于高校应对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策略研究中,笔者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1)学生层面:大学生要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熟悉党史国史,掌握正确的历史分析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2)教师层面:教师一方面要重视积累学术功底,用理论武装头脑,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善用新媒体技术。(3)课堂层面:注重思想政治课堂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内容上要加强唯物史观教育,把唯物史观教育放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第一位。(4)学校层面: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关键节点营造浓厚校园氛围,如建军、建党、建国、长征胜利,革命英雄人物诞辰等重大纪念日,以此教育大学生爱国爱党。(5)网络层面:主动入驻微信、微博、qq、抖音、b站等学生最常用的社交平台,关注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发表正确言论,有效在网络空间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及抵制研究的可能方向

(一)以马克思在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有与之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毛泽东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邓小平也说过:“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历届党中央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几乎都就学习历史、总结经验发表过批示、讲话。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智慧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对学习历史非常重视,抵制新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予以高度关注。“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表现及如何同其进行斗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讲话中都有过具体论述。因此,当下历史虛无主义思潮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需要深入系统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探索,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深入领会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机制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等命题应是学术界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二)在学科交叉渗透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现实性和针对性的研究,不能言之无物,浮于表面,要突出其战斗性,时效性和方向性。因此学术研究要植根现实,通过向下扎根的力量,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理研究,通过理论阐释、史料分析、实证研究、文本分析等进行全面的透视,帮助大众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术界目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大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单向研究,缺乏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学科交叉分析研究,如此就放弃了很多斗争的战场,也缺失了诸多扎实的理论支撑。高校思想政治公选课虽然面向全体大学生,但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还是专业课,如何在不同的学科教育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使青年学生始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是学者们需要思考的理论问题。

(三)通过比较研究帮助大学生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们了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发展的规律性,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比较研究的运用,通过比较总结规律。一是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比较研究,从理论层面通过两种对立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二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其他社会思潮的比较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普世价值等大学生易受影响的社会思潮之间异同,比较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国外历史虚无主义的异同。研究这些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话语层面作价值批判,而要通过理论阐释、史料分析、实证研究、文本分析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全面的透视。三是对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比较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史论结合,以理服人,反驳错误言论,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通过对同一阶段不同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审视,帮助大学生全面客观的了解讨论最为热切的历史热点,因此也就要求学者们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对当代大学生话语体系的娴熟运用。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3]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340.

[4]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的迷惑性[J].人民论坛,2013(09).

作者簡介:李盛婷(1994.12- ),女,河南漯河人,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