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治”作为一种治国之道,是从传统的儒家开始的。毛泽东的“德治”思想,不仅继续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而且吸收和改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并在长期的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趋于成熟和完善。这一思想体系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仍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德治;以德治国
“百行德为首”。中华民族历来认为,所有的良好行为中,讲道德居于首位。道德是规范和调控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道德坏境本身也是生活质量的一个标志,是太平盛世的一个标志,是人民群众所急切盼望的。道德建设是我们从古到今在都特别注意的一项治国方略。毛泽东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当中,根据当时革命的实际情况与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相结合,并且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德治思想的精华,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以德治国思想体系。
一、毛泽东“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奋斗目标。在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中,毛泽东一贯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他倡导用共产主义的道德要求来规范人民的实践活动,用共产主义的道德方向来指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指南。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旗帜鲜明的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始终贯穿这一思想,经常教育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重视人民的思想,用共产主义的道德来教育人民,并且不可动摇的坚持这个方向。他认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体现。《纪念白求恩》写于1939年12月一文,文章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在文章最后,毛泽东强调,在评价个人的能力与思想境界的关系上,人的思想道德比之能力更为重要。毛泽东提倡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倡导以共产主义的道德来规范人民的实践活动,这不仅给人民建立一个精神的美好目标,而且还以此来要求人民,规范人民。
(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39年毛泽东写给张闻天的信中。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完整的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我军的宗旨是“紧密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1957年《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中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在毛泽东看来,为人民服务既是政治立场问题,又是人生观问题。他特别强调在实践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且也注意在实践中发现为人民服务的活动和榜样,张思德和白求恩就是其中的两位。1944年,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致辞:“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个人生观的问题来看,当做一种崇高的道德人格来看待,并以此要求每个革命者的一言一行。建国后,毛泽东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条基本的道德标准来教育干部和知识分子及民主人士。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他认为坚定共产主义党性和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道德,它来源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又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拥护和监督。共产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公认的,因此,成为了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评价成员道德品质的衡量标准。同时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系统完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无产阶级带来的共产主义,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提倡大公无私,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道德。毛泽东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要求了解和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把提高共产党员的知识文化水平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共同纲领》中,就把“爱科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毛德东坚持灌输和榜样相结合。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榜样存在,他们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定阶级的关键人物,代表着至高的道德品质,榜样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毛泽东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积极去培养、挖掘具有高尚品德的优秀革命者,比如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焦裕禄等。用他们的道德意志,唤起人民群众的良知,从而去影响人民的道德行为。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风貌。为此,各类新闻媒体、出版机构都要努力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培育社会主义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目标。毛泽东说“以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民众,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服务”,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并明确指出,全面发展是人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促进德、智、体三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全面提高人民素质的教育方针和主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指出,在教育过程中,要联系、发展、并辩证的对待其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基本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早在青年毛泽东时期,他就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着思考,他说,“知识、情感、意志者,吾人之心”,要使其三者并重,并达到“身体健全感情斯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教育要从小抓起。
毛泽东重视知识分子的培养,他说,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最先觉悟的、并成为了革命力量的群体,在“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并指出,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與工农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五十年代,毛泽东总结其为“又红又专”,把它作为对培养知识分子、对党员干部最根本的要求。红,指掌握马克思注主义基本观点,拥护党的和政府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指掌握专业的知识,具有科学的专业技术、技能。又红又专,要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把思想态度、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其次,在各行各业上,要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内行。他说,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以“红”的客观标准,坚持自觉自愿的社会主义服务。
二、毛泽东“德治”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毛泽东德治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其两方面经验的借鉴,深刻懂得,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必须坚持毛泽东德治思想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坚持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德治思想,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一)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德治和法治都是治国的重要方式,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都体现同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德治和法治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德治作为约束人民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靠道德的约束力。人们的道德感和自律心是德治实现的根本源泉。可是道德的形成需要外在约束力的作用,即法律。历史中,每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宣扬本阶级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都强制地用法律的手段来推行和维护。通过制定出确定的条目来惩罚罪恶,使社会成员明白所允许的行为和活动,由此来约束社会成员不道德的和有损社会发展的行为,进而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当社会舆论、法律等外在的规范对道德约束力的实施,由此,法治就成为了辅助德治的有效方式。毛泽东非常重视“德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他本人的知识阅历等主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不是很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虽然他也有法治思想,但是他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视政策和策略的作用。毛泽东“德治”思想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德治和法治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因此,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要加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二)以德治国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治国”要做到永远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人为本,永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做到不脱离人民群众。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它作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首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执行者,要时刻履行好人民赋予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德治国的实施,首先要教育先行,大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国家如果不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那么就不能彻底的站在党性的原则上,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同时,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所以选拔党员干部必须要以道德品行、道德素养作为重要考核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教化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党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也是我国革命及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其次要实践随后,必须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指引,加强其道德实践。教育道德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是国家强盛的必须,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用到的教育的方法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的密切联系,深入的开展群众性的道德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实践。
(三)以德建党和纯洁党员队伍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因此,以德治国重在以德建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革命家,在结合党的建设和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对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都很有重要的论述。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用简单的语言,阐述党和军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以德建党不仅要求在思想上对党员干部的引导和教育,还在注重党员干部在作风上的问题。在当代社会,要特别注重反腐倡廉。毛泽东一向重视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廉政建设。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针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制定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训令》,开展反腐斗争工作。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指出要反对浪费,禁止贪污,党内如果发现贪污腐化、消极怠工、官僚主义等现象,党和政府立即查办,绝不姑息。这直接表明了毛泽东打击腐败的决心和廉政建设的信心。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风气大大改善,但是为了防腐工作,1952年毛泽东领导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明确指出对贪污行为的处罚规定。这些都表明毛泽东非常重视在以德治国的同时要加强以德建党,既要从思想上建党也要在作风上建党。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更要做好以德建党这项工作,确保以德治国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选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8] 林杰.毛泽东“德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启示[J].世纪桥,2010(05).
[9] 董爱民,段惠民.毛泽东德治思想对新中国社会的整合[J].人民论坛,2010.
作者简介:李妮(1994.10- ),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