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伟 施阳东# 朱祖明 王 征 季 华 安国防 娄阳云△
(杭州医学院,1 临床医学院,2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杭州 310053)
因人心传导系统的体积较小以及肉眼解剖分离较困难[1],导致显露人心传导系统的解剖标本较少见。即使完成了人心传导系的标本制作,也因其太细小而不利于观察研究。目前,心传导系统的解剖学教学标本多以局部暴露的动物心或模型化[2]标本呈现。因这些标本存在与人心的物种差异和模型化后的解剖学要素失真,不利于,甚至误导医学生对人心传导系统的形态特征的学习[3]。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真实的、便于直接观察的人心传导系统的解剖标本,笔者参考前期建立的解剖人心房室传导轴技术分离房室传导组织后[4],再以标本缸上镶嵌放大镜的方法制备组织结构被放大的装缸式解剖标本,现对标本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材料主要有:4%中性甲醛固定的成人心(来自杭州医学院标本库)、塑料箭头(红色)、4%中性甲醛、502胶水、泡沫胶等;器械主要有:细针、三角钩(自制)、体视显微镜(Olympus SZX16)及摄像系统(Olympus U-TV1-X-2,Olympus U-CMAD3,联想计算机)、普通照相机、眼科或显微外科手术器械、标本缸(2个)、卡片形放大镜(亚克力材质,×10)、放大镜(玻璃材质,带边框,×20)。
通过前期建立的方法[4],在右心室面暴露心房室结、房室束和右束支。然后,选择在近房室束上缘的室间隔膜部(膜性)用细针穿刺定位左束支的解剖起始点(尽量贴近房室束,穿刺点如图1A)。在穿刺针贯穿室间隔膜达左室面后,用手术刀在穿刺定位点上,自下往上剖开室间隔膜部,再在镜下沿房室束上缘剪除膜性室间隔,暴露房室束上方的空间。为了便于从上往下观察室间隔嵴的结构(内有房室束,左、右束支起始处),用组织剪剪除其上方的其他组织,使标本在室间隔嵴的上方形成一个“U”型缺口(图1B、C)。接着,在镜下用眼科器械剔除膜性室间隔的残余部分,完全暴露室间隔嵴上的工作心肌和传导心肌。随之,可观察到房室束与左、右束支在室间隔嵴上相互连接处的形态结构。最后,钝性分离左心室的心内膜,暴露左束支。
用组织剪剔除右心室遮挡视野的心肌;将左室前壁后翻并固定在左室后外侧壁上,暴露左心室的右侧壁(上有左束支分布);将红色塑料箭头放置在合适位置并用胶水固定,以示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和左束支等结构(图1B、C);用三角钩将升主动脉与肺动脉绑定,便于暴露视野;然后,将制作好的心标本安置在1个大小与心相似的标本缸(小标本缸,有利于心比较稳定地置于缸内)内,再注入4%中性甲醛后封盖。
为了满足20倍放大镜的调焦间距,采用大缸套小缸的形式处理标本缸。通过大缸和小缸上两侧的放大镜(装在2标本缸相对的两侧)分别观察右、左心室内的结构。以下将简单介绍2个放大镜的安装方法:
卡片形10倍放大镜装在小标本缸上(观察左心室):先在左室面观的小标本缸壁上调整放大镜的上下和左右的位置,然后调整观察区域与镜片的距离,以保证传导组织的放大效果和清晰度,最后用三氯甲烷将卡片形放大镜固定在缸壁上。
20倍放大镜装在大标本缸上(观察右心室):将小标本缸放在大标本缸内,在大标本缸的右室面观外壁上调整放大镜位置,使其对传导组织的放大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然后用胶水将放大镜固定在大标本缸上。观察时,也可以根据观察者的个体差异调整小缸与大缸的距离以实现最佳成像效果(图1E)。整体标本两侧的样式如图1E、1F所示。
图1 可直视的心房室传导系统解剖教学标本
标本制作比较顺利,心房室传导系统的形态学内容展示效果较好。该标本清晰、准确地整体展示了房室结、房室束、左束支、右束支及各部的相互衔接状态。为医学生观察传导组织结构提供了全新的、真实的、直观的和方便的途径。其中,小标本缸是可移动的,即学生和教师可自主移动小标本缸,这增加了标本对观察者个体差异的适应性和教学的灵活性。
为了保证放大镜成像效果及灵活适应观察者个体视距的差异,应确保大、小标本缸壁之间的最大调节距离在 8 cm以上。
心房室传导系统的形态学实验教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显微解剖技术可以完成人心房室传导系统解剖学标本制作,但如何展示仍是一个问题。本方法通过标本缸上装放大镜,解决了诸如传导组织这样过于细小结构不易观察的难题;如果将这种实物标本进行图像化处理后,也有利于心传导系统形态实验教学的虚拟化建设。
由于放大镜焦距问题,心与大标本缸壁的距离必然较大,即缸体远远大于心本身,这将导致心在缸内的固定比较困难,也不利于观察的稳定性,而大缸套小缸可以较好地解决心固定和观察稳定性问题。
小标本缸移动较灵活,观察者可根据自己的视力情况移动小标本缸来调整大小缸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焦距。另外,标本缸、放大镜的清理和维护也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