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汤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究

2020-05-08 05:41刘丽华曹泽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病理学结肠黏膜

刘丽华,曹泽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便血、腹痛和稀便等,且反复发作,容易癌变。近年UC发病率逐渐升高[1],临床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2]。中医药治疗UC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复发率低,显示出了独特优势[3]。

根据UC各种的临床表现,中医可以把其归属于 “肠辟”和“痢疾”等范畴。病因主要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并涉及气滞、瘀血、痰浊、寒湿、毒疫、伏毒、血热等。主要辨证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4]。红藤汤加减方临床治疗UC效果显著[5],但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故本文将从抗炎和抗氧化二个方面对红藤汤治疗UC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制备 红藤汤药物组成:红藤30 g,败酱草30 g,蒲公英30 g,桃仁15 g,赤芍15 g,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40 min,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60 mL。

1.2 实验动物与模型制备 本实验选择SPF级BALB/c雄性小鼠30只,6~8周,体重20~25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动物许可证号: SCXK( 京) 2016-0011,于室温饲养一周后进行实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红藤汤治疗组(H组)。参照文献方法[2],M组和H组小鼠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UC模型, C 组自由饮水,连续饮用10天。自造模第1天开始,H组给予红藤汤灌胃(15 mL/kg,1 次/d),连续给药10天;C组和M组以相同方式给予生理盐水。

1.3 标本的采集及结肠组织病理评分 所有小鼠于造模后第11天麻醉,取血置于促凝管中,于4 ℃,3000 rpm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80 ℃冰箱冷冻保存。采血后处死小鼠,取出整个结肠段,肛门至盲肠末端,用剪刀沿着肠系膜剪开整个肠腔,放到4 ℃生理盐水中,用棉签去除肠内容物,平铺整个肠段于玻璃皿中,进行大体观察损伤情况,剪取各组小鼠结肠病变较明显处的结肠组织,用4%的多聚甲醛溶液内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并进行HE染色,用显微镜进行拍照,每张切片随机选取10个视野(×200),按照表1的标准进行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另剪取各组部分的病变组织,-80℃冰箱保存,用于组织中细胞因子含量及蛋白表达的测定。

表1 组织学评分标准

1.4 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 采取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浓度,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酶标仪测定450 nm吸光度值,制作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小鼠血清TNF-α 和IL-6的含量。

1.5 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MDA、SOD和GSHPx 取-80 ℃冰箱冷冻保存的结肠组织,制备10%的生理盐水组织匀浆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按照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说明书操作,检测结肠组织中MDA的含量及SOD和GSH-Px的活力。

1.6 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肠组织中ERK1/2和JNK蛋白表达水平 取-80℃冰箱冷冻保存的结肠组织,利用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总蛋白,离心取上清后进行蛋白定量和加热变性,取80 μg蛋白进行凝胶电泳,半干转转膜,一抗(稀释度1:1000)4℃冰箱过夜,TBST漂洗三遍后,加入二抗(稀释度1:5000)室温孵育1h,洗膜后加上化学发光液进行曝光,使用Quantity One凝胶成像仪进行扫描和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完成,所用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红藤汤对UC小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大体观察可见:C组小鼠结肠无损伤、出血、坏死和溃疡症状;M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黏膜有溃疡形成;H组结肠长度缩短减轻,充血,溃疡程度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评分如图1所示: C组无组织病理学损伤;M组黏膜肌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评分M组明显升高(P<0.01);H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黏膜结构完整,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M组对比显著降低(P<0.05)。

图1 3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评分 (HE 染色,x 200)

2.2 红藤汤对UC小鼠血清TNF-α和IL-6 含量的影响 如图2 所示,与C组相比,M组小鼠血清中 TNF-α和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M组相比,H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 含量显著减少(P<0.05)。

图2 3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比较

2.3 红藤汤对UC小鼠结肠组织MDA含量及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与C组相比,M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M组相比,H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DA含量降低,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

2.4 红藤汤对UC小鼠结肠组织JNK和ERK1/2表达的影响 如图3所示,与C组相比,M组小鼠结肠组织中P-ERK1/2和P-JNK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组相比,H组小鼠结肠组织中P- ERK1/2和P-JNK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图3 3组小鼠结肠组织JNK和ERK1/2表达的变化

3 讨论

采用4%DSS诱导小鼠UC模型,其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与人类相似,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6]。本研究应用DSS制作UC模型,造模后10天,小鼠体重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出现稀便和便血等症状。病理学可见结肠长度明显缩短,黏膜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加,提示DDS诱导的UC模型成功。给予红藤汤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都明显减轻,证实红藤汤对UC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氧化应激是引起结肠炎症反应的潜在致病因素,这一点已得到充分证实[7]。中性粒细胞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造成黏膜组织蛋白质、脂质和DNA的氧化损伤。MDA是脂质氧化的标志物,高浓度的ROS可以攻击和灭活SOD和GSHPx,以及其他抗氧化酶,阻止ROS的清除[8]。本研究发现红藤汤有助于降低UC小鼠结肠组织中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提示红藤汤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UC损伤。

虽然UC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抗炎细胞因子(IL-10)与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之间的不平衡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研究报道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都显著升高,并参与调节细胞凋亡和迁移及蛋白合成等信号通路[10-11]。TNF-α还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并导致肠黏膜的微循环障碍。IL-6活化STAT3信号通路,在U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12]。本结果显示,红藤汤治疗能降低UC小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提示红藤汤还可通过抗炎作用保护UC损伤。

已有研究证实,JNK和EKR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13]。抑制JNK和EKR信号分子的活化,可以显著降低IL-6和TNF-α炎症因子的分泌,减轻结肠损伤[14-15]。本实验结果表明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组织中,JN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组,提示JNK和ERK1/2信号通路被活化,参与了 U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红藤汤对UC 模型小鼠急性期JNK和ERK1/2信号通路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提示红藤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JNK和ERK1/2信号通路实现的。

综上所述,红藤汤可以减轻结肠脂质过氧化损伤、上调抗氧化酶及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显著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和临床症状。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NK和ERK1/2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红藤汤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病理学结肠黏膜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