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2020-05-07 08:01杜有林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交流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杜有林

[摘要]数学是一门语言,也是现代人进行交际的工具。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恰当的交流情境,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及思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实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24-02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交流作为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语言或书面交流,深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交流,在交流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圆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猴子骑着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小兔子骑着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大家猜一猜,当它们同时出发去某地时,谁会先到达终点?”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交流活动。有的学生说小兔子会先到达终点,因为它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教师追问:“小猴子骑的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的,跟圆形差不多,为什么它不会先到达终点呢?”一学生马上回答道:“因为小猴子骑的自行车的车轮,车轴不在正中间,所以会慢许多。”顺着学生的思维,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骑圆形车轮的自行车,骑得又快又稳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这样,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不断深入探究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发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准时机。指导学生数学交流

受认知水平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间的对话不一定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寻求帮助,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并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学生虽然能够说出一些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但是大都回答不对。于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说:“可以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把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拼成长方形后再计算面积。”然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硬纸片进行操作探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情况适时介人,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三、丰富形式,促进学生数学交流

数学语言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符号语言、词汇语言和图式语言;从表达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比较2/7和4/7的大小时,教师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用画图(如下)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你们看,2/7中有2个1/7,4/7中有4个1/7,所以2/7小于4/7。”这样的交流集图表观察与语言表述于一体,形象直观,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数学交流。如可以把每天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单元小结、编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等形式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形式,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四、思考倾听。提升学生交流能力

倾听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因为没有认真的倾听,就无法真正地进行交流。同时,如果学生的思维未被激活,也难以与同学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例如,有這样一道题:“小明家、小东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已知小明家到学校是312米,小东家到学校是155米。请问,小明家到小东家有多远?”教师让学生先认真读题思考,再和同桌交流讨论,说说这道题该怎么解答。有的学生列式为312+155=467(米),有的学生列式为312-155=157(米)。教师追问:“谁的答案正确?”有的学生说“‘467米这个答案正确”,有的学生说“‘157米这个答案正确”,学生意见不一,发生争执。教师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于是,一个学生边画图(如下)边解说:“假如小明家在学校的左边,小东家在学校的右边,求小明家与小东家有多远,就需要将小明家到学校的312米加上小东家距离学校的155米,所以答案是312+155=467(米)。”

另一个学生出示下图后说道:“假如小明家与小东家在学校的同一方向,即小东家在学校与小明家之间的话,那么求小明家与小东家的距离就是312-155=157(米)。”

在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直观的图示呈现出来时,他们就会发现这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这样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理解与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合理地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把握引领学生进行交流的时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责编:杜华)

猜你喜欢
交流能力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引领下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