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敏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延伸,要让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让课内学习为课外阅读指导方法,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伸,两者相得益彰,学生就会爱上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分享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10-02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今的语文教学都十分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更要走向大语文之路,要重视课外的广阔空间。
提起课外阅读,大多数语文教师和家长都感到十分头疼。大家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可是有多少学生是真的爱看课外书呢?经常听到教师们语重心长地对家长说:“要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们却在诉苦:“唉,就是不爱看书……”反思现状:教室图书角里摆着书籍,学生们下课时就只是找些图画书看看,好多文字书摆在那儿无人问津;每周要求学生写两篇课外读书摘录笔记,教师却走马观花式地批改,最终使得课外笔记也流于形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更多的教师是寄希望于家庭来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但这种模式下的课外阅读收效甚微。课外阅读所面临的窘境,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外,主要还有人为因素,即对课外阅读主观上重视不够,一方面教师虽认识到位,但行动上落实不够,另一方面家长存在着模糊认知,就更谈不上行动了。
任何阅读都是提升个人修养素质的途径,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为习得阅读方法而教,而课外阅读是为培养习惯、感受快乐而读。我觉得有必要让课外读本走进课堂,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走进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这样,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外阅读的核心问题就是“读什么”“怎样读”“读得怎么样”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课外阅读的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激发阅读兴趣,推荐阅读书目
在读物的选择上,教师们有的主张阅读经典,有的主张要读得广泛。苏轼说过:“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好多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些什么课外读物,孩子爱看的大人觉得肤浅、低级趣味;买了许多大人熟知的古今名著,可是晦涩难懂,孩子又不爱看。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除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古今名著外,更应该与时俱进,更新书库,推荐一些能反映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作品。比如,低年级的《神奇校车》系列,高年级的杨红樱著作等。最重要的途径是链接课本、拓展阅读,与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后,学生们都说狐狸狡猾,还说出了好多类似的故事《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兔子》……狐狸的狡猾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于是,我告诉学生,其实故事里的狐狸并不都是狡猾的,外国的狐狸就不一样,我推荐了外国读本《狐狸买手套》《吃书的狐狸》。看着学生一脸疑惑的表情,我把故事的梗概讲给他们听:寒冷的冬天,小狐狸想去镇上买双手套,可是妈妈告诉他人类很可怕,小狐狸能不能买回手套呢?进城后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设下悬念后,学生们纷纷猜测起来。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回去纷纷缠着家长快点把书买回来,想读一读跟课本中不一样的狐狸。在后来的课外阅读分享课上,学生们告诉我,原来狐狸也有善良的,人类也能和狐狸友好地相处,还眉飞色舞地说起吃书的小狐狸是多么可爱、有趣呢!
二、指导阅读方法。在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按需不定时地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以低年级的绘本阅读为例。绘本是近些年推广起来的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读本,简洁、形象的图画配上寥寥数字,学生们非常喜欢看,但却往往是快餐式地阅读,一会儿就翻完了,一笑了之,收获甚微。观摩了江苏省前街小学许嫣娜老师执教的《一颗超级顽固的牙》课外绘本阅读课后,我受益匪浅。
塔比莎想让一颗松动的牙掉下来,想尽办法也没有成功:在蹦床上使劲跳,让乌龟扯着绑在牙齿上的绳子慢慢爬,用口香糖粘住房门和牙齿想拽下来,这些办法都没有成功,最后无意中打了个喷嚏,把牙给喷出来了。乍一看这就是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有趣故事,听了许老师的课后我才明白,绘本原来还可以这样读。
首先,许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注意塔比莎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越来越失望的表情;其次,在描述塔比莎實施各种办法时,学生们从开始只会用“拉”,到后来用上了“拽、扯、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达逐步精准;再次,许老师反复引导学生用上动词讲述情节,不断用句式来内化语言,学生们的故事逐渐讲得绘声绘色;最后环节,许老师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色出发来讲述故事:假如你就是这颗牙,你会怎样把今天的故事告诉大家?假如你是塔比莎的那只猫,你又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学生的想象表达更是奇妙有趣。
在许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看得仔细认真,说得兴致勃勃。这样的阅读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呢?学生们收获颇多:学会了仔细看图,产生联想;明白了表示手部动作的字词多是提手旁;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从单幅图的句式训练到后面能够整段地讲述故事了;学会了津津有味地阅读绘本的方法。
三、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外阅读如果不及时进行反馈,只怕多数学生难以坚持,如果教师们敢于改革、敢于创新,让反馈不仅仅停留在写课外读书笔记上,而是在学生阅读完推荐书目后,利用一节课来让他们分享阅读成果,这将会使课外阅读效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也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执教的是低年级语文,每次我给学生推荐读物后,都会及时跟进他们课外阅读的进度。在学生阅读完后,我会利用一节语文课来组织他们交流、分享阅读收获。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读物的内容特点,我的阅读分享课形式多样,如分享《中国民间故事》,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分享《小王子》,我和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分享《小狐狸买手套》,我让学生说说喜欢故事里的小狐狸吗,为什么;我还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把喜欢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给大家看……学生们对每次的阅读分享课都期待不已,精心准备,课堂上跃跃欲试。可惜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看到那些没能展示的学生失望的样子,我于心不忍,告诉他们:“下次一定先给你们机会!”
曾经有幸观摩过王文丽老师执教的高年级整本书阅读分享课,让人耳目一新。她课前给学生推荐的是一本小说《本与安娜》。这本书反映的是童恋问题,讲的是不满十岁的本爱上了转学来的移民女孩安娜,并为这朦胧的超出一般友谊的爱而激动、彷徨,安娜有一阵子也很爱本,但后来安娜转学离开了。这份感情很美好,却也很沉重。推荐这本书就源于细心的教师察觉到了学生懵懂的青春期心理,便想以此来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在课堂上,从谈对书中人物的印象到朗读喜欢的情节,再到讨论现实中真实的事例,王老师大方地与学生们讨论着童恋这个敏感的话题,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让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学生们明白了爱不是两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面对单纯而美好的爱谁都没有错,应该坦然面对,而从书中悲剧的结尾,学生们更知道了童恋只会是短暂的。课堂最后,王老师让学生们朗读对悲剧结尾的改编,富有美感的环境描写烘托着人物情感。学生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听课的教师无不掌声阵阵,王老师赞叹地说:“你都可以当小说家了!”学生们骄傲地说:“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在写小说了!”
试想,一个只会读语文书的学生会有写小说的冲动吗?这完全得益于丰富的课外阅读。表面上看,王老师这节课好像上成了思想教育课,但回顾整节课,听、说、读、写无一不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畅所欲言的课外阅读分享课,学生能不爱上读书吗?语文课堂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给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阵地,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動力和热情不减的兴趣。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果只在一个文本里反复纠缠,被例子所困,那是一种浪费。读得广远比读得深入更有价值,就像蜜蜂采蜜,采过的花多了,蜜才香甜。是啊,不忘初心,不为现实所困,大胆地让课外阅读走进语文课堂,奏好“激趣、指导、分享”这三部曲,必然会让学生爱上阅读,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只有课内外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大语文”观。让我们带着学生走进更为广阔的天地,让阅读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