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主任有效转化学困生与德育的思考

2020-05-06 09:20马玉青
家长·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思考德育

马玉青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于学困生的帮扶及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既要对整体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又要对学困生进行持之以恒、靶向明确的教育管理。针对学困生,要对其“不足”的原因寻根问由,就如何结合德育对转变学困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并确定转化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有效转化;学困生;德育;思考

在学校中,学习成绩或者纪律方面表现差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学困生,如果是学习差、纪律也差的学生,则被认为是特困生。有的学生被认为是学困生,是指其学习成绩差,这也是受应试教育所影响。但即便是走进新课改,落实素质教育中,后进生的称呼依然是学困生的又一翻版而已。只不过,面对学困生抑或是后进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如何遵循新课改的教育宗旨,真正将素质教育的精神落到实处。小学生正是学习知识、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初始阶段,对于学困生,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育转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学困生,对“不足”的原因寻根问由,就如何结合德育对转变学困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并确定转化策略。

一、定位精准。更新理念

面对学困生的甄别,教师采取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通过学生是否适合自己的教法,筛选出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学困生;另一种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对教法进行筛选,不断改进教法,以此来适应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得教法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化育人至关重要,对学困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尽管学困生似乎拉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教学成绩,但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没有理由因为学困生的学习差或者纪律差而产生排斥、厌恶心理,更没有理由对学困生受教育的机会进行“剥夺”。对于教师来说,其施教方法需要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既可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设置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教学任务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困生来说,信心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当学困生的状况出现后,一些家长和教师先是耐心说教,在这期间,当有些学困生仍然我行我素时,有的家长或教师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也有的家长或教师会加重对其的处罚,如此也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叛逆心理,反而更加想要逃避家长、教师的“说教”,对学习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甚至有的还会走上“歪门邪道”。为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学困生的偏激和过激行为,班主任要做好的就是在日常循序渐进的教化过程中,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找准教育时机,把握好教育分寸,在对造成学困生困因的“深根细究”下,做好有的放矢的方案制订和实施,多以学困生为中心,观察、分析他们的个人需求,对其多采取鼓励和激励的评价方式,还可以设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举办各种班级活动等来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从而循循善诱地对其加以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错误认知,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合力教育,多方施策

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所在,更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建立共同的协作关系,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但从一些学困生原生態的家庭生活背景来看,家庭教育的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学困生思想及学习等方面与其他学生产生较大差距的根源。因为一些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一些学生得不到关爱,无形中成为学生外在寻找一种所谓的存在感的“推手”,而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或者行为的是非、对错判别能力较差,也欠缺相应的抵制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受一些不良思想以及行为上的诱惑而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一些农村孩子的家长会选择外出打工,以至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无形中严重缺失。在一些城市之中,父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同样也会出现一些城市中的留守儿童,不少学困生正是来自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要发挥好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掘潜能,认知和发挥个人价值。与家长建立长期关系,借助传统家访、有效的信息载体等形式摸清学困生家庭背景。同时,就学困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家长进行讨论与交流,共同制定转化措施,从而实现校内、校外教育的完美衔接。针对学困生在校表现、思想状态、学习作业等多方面的表现,及时给家长以信息反馈。同时,家长也需要根据对孩子的观察和教育后的表现,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为家长开展如何促进亲子关系的专题讲座,多组织一些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从而改善一些家庭中紧张的亲子关系,使得学困生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面对一些学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建议家长邀请心理医生介入,为学生疏通“淤塞”心理,引导他们保持健康心态。

三、细节渗透。渐次促进

对于学困生来说,作为班主任应该与各科任课教师共同进行沟通与交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认知水平,可以适当地给这一部分学生制定特殊的教学目标及符合他们认知需求的练习或作业,降低学习要求,从而能够让这一部分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还要用细节的关注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尊重。而教师在这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中,能够及时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让学困生的特长加以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关爱,而不是对学困生置之不理、视而不见,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隐形人”的状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同时也将中肯的评价给予学困生,尽量以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语言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练习作业的设置要因人而异、难易有度,这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让学困生通过解决问题以及达成目标后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来说,一定要避免急躁冒进,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其进行爱心、真心、诚心、耐心的教育与辅导。要发动全班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去帮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困生与整个班级融为一体。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低要求开始,耐心地辅导,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困生思考德育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