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萍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学生在学习VB编程時常常会丧失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作者在教学中通过精选一些上机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兴趣发展为能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这里作者把三年以来精心选择的一些案例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研究,互补互助。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251-01
VB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没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复杂的代码,而是让学生设计“自我介绍”的界面,即使学生没有一点关于编程的基础,学生运用以往的计算机知识也能做出形象化的界面来,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通过精心设计上机练习保护了学生的编程热情,不会让学生从开始就对VB编程望而生畏。对上机练习题选择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上机练习设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近
我们教材里的一些例题往往比较典型,但是却很复杂,上机练习的选择不宜过大,要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设定,让学生们对所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例如,在设计for循环的上机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基础题:
1.计算1+2+3+…+100
2.计算1×2×3×…×100
3.计算1×2×4×6×…×100
4.计算1+1/2+1/3+1/4+…+1/100
5.计算1-2+3-4+5-…-100
挑战题:
6.计算1+(1+2)+(1+2+3)+…+(1+2+…+100)
题目的设计从简单到容易,有了梯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一步步的向前。第一道题目是求一到一百的和很多学生在没做之前就知道了答案,通过上机编程来验证答案。第二道题目和第一道题目的差别就是一个是求和,一个是求积,看似容易,我却埋了地雷,在做这两道题目时,学生不仅掌握了for循环格式,还明白了什么是“溢出”。当然,对学生能力强的同学我还设计了挑战题目。总之,这样的题目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通过他们的上机实践,让学生们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就可以使得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选取有趣味性的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我们手动画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图形是很容易的,那么能不能通过编程来实现输出图形呢?当学生看到这些图形后,心中就充满了好奇感和征服的欲望,不由的都跃跃欲试,教师马上给出双重循环的要点,在这种情境之下,教师稍稍指导学生就能很好的掌握双重循环的语法格式。
第三,选取贴近生活的题目
教材中也引用了一些经典的又贴近生活的实例。如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红楼梦》的研究等这些实例都蕴含了神秘感和创造性吸引了学生参与思考。在学习完While语句后,课后有这样的一个练习,题目是:假设纸的长度足够长,厚度为0.1毫米,对折一次厚度增加1倍,现在对折纸张,直到总厚度超过珠穆朗玛峰高度为止(8848.13米),求对折次数?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后,也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次数,我让学生看完这道题目后,没有让他们直接做,而是拿了一张空白的A4纸对折,这样就更形象了,让同学们自己来猜测一下次数,有的说100次,有的说500次,有的说10000次,还有的说无数次,到底是多少次,大家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编程知识就可以知道,于是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很有兴致的找答案,最后终于通过编程找到了答案,就是27次。
这样通过一些精选的上机练习,让学生先对题目感兴趣,再对编程感兴趣。把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成就中出效率。当教师把学生大脑中的兴奋细胞激活时,学生往往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亲自在编程中验证问题,还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查寻资料,扩大知识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在学生眼中就是放松休息玩的课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既然学生坐在了机房里来上课,我就要让他们“人在教室,心也在教室”,每节课都要有所收获。VB程序设计是枯燥的,可是它也有迷人的一面,我们的学生没有钻进去,我就是去找一些好的上机练习题来一步步的吸引学生,这些好的习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创作出自己的程序。总之,在教学的道路上,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宋荣杰, 陈勇.“VB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7(3):16-18.
[2]汤兰芳.《VB程序设计》学习兴趣培养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19):5331-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