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航
【摘要】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各门课程中,特别是从思政实践的角度出发,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融入思政教学及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从多维度、多方面涵养学生的工匠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思政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04-01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其本质即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并不单指靠手艺为生的工匠,还包括现在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创作者。工匠在对待自己的作品时,认真、严谨,力求把它们做到最好,他们对待每一件作品都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会因为作品的贵贱而放弃他们的原则,现代的工匠精神就是希望每个行业的工作者对待自己的工作可以做到兢兢业业,对工作抱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把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从德育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工匠精神”相关的课程,也是在选修课范畴,或采取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不足。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是他们很早就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此融入到学生整体学习生涯规划中。“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培养的最高目标,思政课老师要勇于创新,把这种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教育学生每件事情上都要用心对待,把它当成一种习惯。
三、立足工匠精神创新高职院校思政实践的策略
1.转变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观念
我国历来的思政教育比较注重“三观”的教育,尤其是大篇幅的说教形式,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善于利用互联网教学,充分利用微软件进行知识传播,不光是在校学生,社会上的各类人群都可以接触到这类知识,逐渐扩大对“工匠精神”的普及程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学校进行传授,让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改变只重视成绩的传统观念。
2.立足工匠精神,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打造独特的“工匠精神”课堂
高职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有针对性的技术人才,传统的课堂形式比较刻板,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若依旧采用刻板的教学模式,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要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就要重新定位现代的教学模式,打造一种独特的、有吸引力的课堂形式,将抽象的书本知识活灵活现,充分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工匠精神”的含义;说教式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课堂需要,我国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学生的指路人,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基于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分组讨论,这样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这种接近实际的探讨,更容易促进思政课程的开展。
(2)创新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纸上谈兵这么简单,要想做出成效,就要勇于创新,光一味的靠课堂讲解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高职院校既然是向各企业输送针对性的人才,就要与不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去企业实习,把所学的“工匠精神”运用的实际工作中才是最终目的;学校也可以对企业职工展开“工匠精神”讲座,让在职员工免费学习,体现出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让学生明白普通人一样可以有不平凡的成绩,更加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
(3)精心设计自媒体微课堂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各种社交软件更是层出不穷,教育行业也要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视频教学,微课堂教学,要设计出独特性,有吸引力,通过不一样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工匠精神”。结合时代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在看完文章后积极发言,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動,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有问题的言论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并引导,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符合预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求。
结束语:积极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新教学质量,创新思政教学,改变千篇一律的课堂类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将分散且抽象的知识点前后贯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将“工匠精神”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广在思政教育中重视起来,能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创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增加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兴趣和自信,让这种精神像习惯一样根植于心,不管将来是否从事所学行业,都要热衷于工作,热衷于研究,在平凡的岗位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何力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材料力学性能”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