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下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20-05-03 13:56李军靠王聪
高教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李军靠 王聪

摘  要:“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向,共同体又是合作型社会的必然产物,充分认识“互联网+教育”及学习共同体是深化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及研究生课堂共同体特征与意义的阐释,提出“互联网+教育”下构建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即建构课堂共同的目标、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和做智慧型导师与创新型研究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044-03

Abstract: "Internet + Education" is a new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learning community is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a cooperative society. Fully understanding "Internet +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deep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day.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 Educ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graduate classroom community, explores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he graduate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ty under "Internet + Education", that is, constructing the common goals of the classroom, creating a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nd be a smart tutor and an innovative graduate student.

Key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learning community;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ty; postgraduate classroom learning community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位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要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1]李克强总理也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2]作为教育高级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必然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主动利用其优势和特征完成自我革新,做到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巨大价值,那么在“互联网+教育”趋势下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改造?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及研究生课堂共同体特征与意义的阐释,提出“互联网+教育”下构建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因特网”,由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跨时空国际计算机网络,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3]“互联网+教育”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简单远程教育到现阶段的AI教育,互联网一步一步在加深其对教育中无论是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手段、方法、目的、组织形式,还是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变革式的影响。而关于“互联网+教育”的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例如,IDKW图解中心给出的定义是:“互联网+教育”是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交互手段,有效实施教育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形式。[4]邵云飞、刘文彬、何伟给“互联网+教育”下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他们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5]杨现民、赵鑫硕、陈世超认为“互联网+教育”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全新教育生态体系。[6]纵观各研究者对“互联网+教育”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互联网+教育”就是将新的并且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互联网运用于教育之中,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及多种教育方式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教育,其突出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教与学的时空不受限制。原本传统的教师与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由一位教师为几十位学生统一授课的封闭式教学,逐渐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可以是P2P式教学,也可以是一位教师对大量学生的开放式教学。教与学的时间自由了,空间也自由了,这使得创造一个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理想型社会成为可能。

第二,教与学的方式多样化。在面向未来的学习中,教师面对面的讲授将不再是主要的學习方式,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资源获取知识,进入课堂进行实践、讨论、反思和运用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各种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成为学习新常态。[7]学习者不再只受教于教师、家长,还受教于互联网提供的知识宝库。方式的多样化带领学生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增强操作能力、拓宽认知领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第三,教与学的内容幂式增长,便捷了资源共享。可汗学院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在线免费教学视频,成为慕课开端。之后各种在线免费课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MOOC热潮席卷全球。免费公开课逐渐兴盛,Coursera、edX、TED、网易云公开课、网易云课堂等资源不断地丰富着教学内容。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的公开课任由学习者观看与学习,优质课程资源变得再也不会紧缺。

第四,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化。科学评价对教育和学生更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能够及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等,这非常有利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成绩、学习信度和效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和客观解读,便于从数据分析中诊断出学习者存在的优点和问题,从而为评价者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数据。

二、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在共同体概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前提下形成的,是由共同体到学习共同体、再到课堂学学习共同体,最后到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概念本身来自社会学,首次提出“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其后以“共同体”概念为核心的社会学新概念不断产生,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在社会学领域,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借鉴,经济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断出现。将“共同体”概念借鉴到教育领域的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认为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并将共同体概念运用于学习中,产生出著名的学校即社会和教育即生活的观点。[8]学习共同体为教育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引起不少学者的探索与研究,其中时长江、刘彦朝指出:学習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践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9]课堂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概念。孙靖界定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指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专家等相关人员,在尊重和欣赏的氛围中,通过合作、协商和分享的形式构建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最终实现共同体内部成员和共同体的共同成长的组织。[10]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是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研究生课堂的应用,它有一般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共性,但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它是指研究生在教师或导师的指导下,以共同的目标为前提,通过共享信息、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进行自我探究学习或是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本身知识水平、科研与创新能力的一种课堂学习组织。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具有很好的教育教学发展价值。

第一,创新研究生课堂学习思维及方法。创新是进步的必要条件,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作为研究生课堂学习的新模式,它以其专业性、交互式、研究型和创新型的课堂学习特点创新了研究生课堂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课堂学习不再是研究生个体的独自听讲,而是参与到课堂与导师、同学对话、交流、分享观点的共同学习。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式课堂学习思维方式,正是对研究生课堂学习的创新之举。

第二,增强研究生学习合作意识及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不仅要会听,还要会说;不仅要会自学,还要会与他人一起学。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研究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需要与导师、同伴共同探索、共同研究才能实现,这样的共同学习、探索与研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共同体的学习氛围也会激励研究生不断地参与学习,并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同学们围绕课题彼此之间分享信息进行交流,这不仅是对这一课题的广泛探索,更是对这一课题的深层次研究。另外,高层次问题解决仅靠单个人是很难出色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体共同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达到。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将研究生与导师粘合到同一个组织中,利用共同体的力量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使得研究生个体的科研创新能力也会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不断地提高。

第四,培养研究生交际表达能力。表达自己、与人交际是人必不可少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的水平。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成员共同学习的场域,它为研究生与导师、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提供了平台,充分给与研究生表达思想、与导师及同伴及时交流锻炼的机会。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研究生通过一次次的发言讨论并得到导师及同伴的信息回馈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表达与交际能力。

三、“互联网+教育”下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巨大价值,那么在“互联网+教育”趋势下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基于对“互联网+教育”及研究生课堂共同体的认识,我们认为其策略主要为:构建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共同目标;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做智慧型导师与创新型研究生。

(一)拆除围墙,虚实结合,构建课堂共同目标

“互联网+教育”下的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应是拆除围墙不被空间所限制的。这种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形态不再仅仅是人们旧观念中的教师讲台站学生排排坐、并在规定的空间共同学习的模式了,而是还有师生分离的P2P模式或是一对多等方式共同存在,将现实的课堂学习与互联网的运用充分融合的模式了。拆除围墙的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使得研究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与课堂。结合虚实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使互联网尽最大限度地帮助延长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寿命。传统上往往一个课程的结束就意味着一个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结束,而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专业性、交互性、研究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决定了它不能像一般的课堂学习共同体一样快速地结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专业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一个长期、耐心地潜心研究过程而形成的。交互性的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更需共同体成员时时刻刻地交流思维及观点,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性及创新性也是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长期合作、不断地探索之中形成的。而共同目标是一个有效共同体的活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共同目标的共同体不能称之为共同体了。因此,只有导师与学生共同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目标,才能使“互联网+教育”下的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走得更远。

(二)利用互联网科技及产品,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教育”条件下构建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工具及软件。可穿戴设备、沉浸式设备、三维打印技术、大数据分析、脑电波技术、记忆改写、人工智能等教育新技术不断对传统教育进行着革命式更新,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只有将其充分利用,才会为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增添新的血液。同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繁荣与发展促生出一系列的承载工具,像手机、iPad、电脑、laptop等各种工具及各种可供学习的App等,这样繁多的工具、软件为课堂学习共同体尤其是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另外,“互联网+教育”下各种网上课程层出不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大学的MOOC、微课、精品课及公开课等,可以说,拥有了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或超级学习场所,国内国外的名师名课随你学习任你运用。总之,在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导师与研究生应根据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技、工具及软件等,有效搜索学习资源、分享资源,并建立一个或多个共享平台,例如虚拟教室、QQ群、微信群等,让知识更广地传播、更深地交流、更新地运用、更远地传承。

(三)做智慧型导师和创新型研究生

“互联网+教育”下的智慧型教师必要时会与学生一起利用互联网探索新知识,并且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教授知识内容,更会鼓励学生在真实与虚拟的体验中提出问题,多维度地探索问题,并多样化地创造与共享,从而逐步建立起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信任感。[11]为此,研究生导师需要培养自身的智慧,积极主动地学习“互联网+教育”下的不断更新化的技术,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导师,与学生一起拥抱未来。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创新,研究生的研究性及研究性学习就无从说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更是无稽之谈。而研究生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其创新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互联网+教育”下的新时代研究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教育”下的一切可以被利用的资源,自带设备,随时随地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将知网、读秀、超星图书馆、Springer数据库、Web of science、Wiki百科或是百度学术、知乎等不计其数的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到自己的科研之中。见多识广是每个成人都懂的道理,体现在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就是研究生需多看、多读、多思,只有这样才能开阔思维、广泛见识、增强创新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贺信[Z].2015,05.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R].2019,03.

[3]上海社会科学研究所.信息安全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4]IDKW图解中心.一本书看懂互联网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5]绍云飞,刘文彬,何伟.互联网+教育: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杨现民,赵鑫硕,陈世超.“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51-59.

[7]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6,01:6-11.

[8]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9]时长江,刘彦朝.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浙江工业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06:150-155.

[10]孙靖.课堂学习共同体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06:10.

[11]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