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加强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思考

2020-05-03 13:56聂媛媛
科教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护生

聂媛媛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大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水准要求也与日俱增。但在医疗产业化的如今,各种医德缺失甚至腐败现象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强护生的德育建设是培养合格医疗人才、创建稳定和谐社会、促进医疗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德育教育存在内容陈旧、方式古板、针对性不强、意识形态化不全等问题。应该贯彻医德医风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根据学生各阶段特点将医德教融入护生成长的不同阶段,不断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保证护生医德教育的连续性。

关键词 医教协同 护生 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42

On Strengthening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NIE Yuanyuan

(School of Nursing,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Yancheng, Jiangsu 224005)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economy an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the standard of medical services. But in the medical industrialization today, the lack of medical ethics and even corruption aggrav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medical talents, establish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ystem.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such as the old content, the old way, the weak pertinence and the incomplete ideology.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medical ethics first, integrat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different stages of nursing students'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educ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nstantly innovate the content, mode and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continuity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nursing student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当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医疗水平和产业化的不断成熟,广大群众对医护工作者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担负着“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排头兵,不仅本身要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更要牢固树立高尚的思想观念,而良好的医德品质更是医护生职业生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适应社会现代化的需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医疗人才培养,2014年6月,教育部、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关于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新机制的重大创新。《意见》要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亦指出“医学教育尤其应当强调以德为先”,要求医学院校应当“大力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1]由此,本文是在医药协同改革大背景下,对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现状要意義及具体对策进行的简要分析。

1 高职护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医疗产业化日臻成熟。但我国也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近些年来各种医疗行业医德缺失事件不断爆出,长此以往必定会对医疗卫生行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本文从高职医学院校、社会、个人三方面对我国护生医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1.1 高职医学院校的教育方面

高职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以护生就业为先的错误观念。学校片面看重护生的签约率与就业率,在校期间培养者专注于学生文化理论课的学习,医德教育课课时很少甚至没有;在医疗机构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大部分着重点在于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基本忽略了对其医德医风的教育,造成了专业技术水平与医德教育严重脱节。医德教育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形式单调,采用填鸭式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内容没有贴紧贴实际,聚焦社会现实不足,没有形成能激发教学兴趣、激荡身心的教学体系,因而导致德育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各医疗院校的一线德育老师大多由年轻的辅导员或者毕业不久的老师兼任,他们并非专业教育领域出身,也相对缺乏医疗行业现场经验,对于德育教育手段掌握不够熟练,对于社会热点现状问题理解程度有限,同时对于临床案例的剖析浮于表面;其次是对于医护生的德育教育缺乏专业指导性和职业针对性。

1.2 社会因素的影响方面

不良社会风气之下的医德滑坡。随着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不断进行,医疗产业集成化与市场经济化不断成熟,部分人对社会价值和市场经济的观念也开始变得扭曲。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行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少量医护工作者信仰、奉献精神、医德品质缺失,片面追求物质方面利益,淡化了“为患者服务”的职业理念,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化,损害了医疗行业良好形象。护生是未来的护理工作人员,正处于职业起步的初始阶段,容易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而护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水平的优劣。

1.3 护生个人因素

自身角色定位转变不及时。从学校进入医院,从学生转变为护士,从理论知识的输入变成专业技术的输出,从只向自己负责变成向学校、向医院、向患者负责。然而护生对于自身角色定位转化比较缓慢,处于学生与护士概念的中间地带,对于此阶段任务和责任缺乏足够认识,因而对岗位、对患者责任感不强;自身思想意识建设不全面。高职护生大多18、19岁入学,自我思想意识已经初步构建,对其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引导存在一定困难;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初入医院的高职护生工作中由于责任感不强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究其深层次原因无非是专业技术知识欠缺,对人命关天的事情认识不足,对危险性判断错误且存在一定侥幸心理。比如曾经有实习护生对某入院肾性高血压病人长达三天时间未量测血压值,事后凭空编造血压数据;甚至有实习护生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不按时监测呼吸频率和血压值,仅仅靠靠编造数值敷衍了事,实际上患者已休克,呼吸频率已超过40次/分。

2 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护生医德教育对策分析

应当指出,虽然中国目前大多数医疗院校一直以来的口号是“德、质、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实际都以学生就业为主导,过于强调专业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对医护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职业医德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应该从源头抓起,而大学阶段是对医护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必须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始终把医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学校不仅要注重高职护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同时应该将医德教育课列入必备课程,牢固建立护生“做事先做人,做人先树德”的思想观念,让其充分意识到良好医德的重要性。医院是专业知识与医德实践的场所,对入职医护生进行针对性医德教育。临床老师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传授技术经验的同时也传授职业道德。医德教育能够让医护生在学生阶段就明确自身定位,熟知医疗行业要求,主动增强道德意识,促使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和职业素养。

2.1 夯实护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思想中,古往今来都是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为先”就是医德教育需要放在首要位置,先立德后做人再做事。医德教育不仅要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客观的现代化需求,也要贴合医护生实际工作现场;德育教育的理想化目标是在过程中建立健全医护生优良人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和良知,最终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疗人才。德育为先是一个护生职业生涯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立德”是护生的职业之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医德教育与医护知识教育相比更重要。假如道德层面缺失,就会降低对自身的约束要求,以自己为主,追求物质层面利益,置病人安危和利益于不顾,私收红包敛财等等。在医疗行业产业化的今天,不少医院频频曝出的医院黑幕,涉事人员基本都有思想道德堕落,生活腐化的问题。

2.2 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培养护生“慎独”精神

“慎”就是小心谨慎,“独”就是独自行事,意思就是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慎独”精神的培养,目的是让护生在了解掌握各种医德准则后,随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医疗行业良好形象。慎独就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遵循职业原则,铭记自身神圣使命,时刻摆正自身位置。 “慎独”达到一定境界,医德准则和职业操守已被护生铭刻在心中,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是非曲直等皆遵从内心世界的主观思想和医德操守,不容易被外界纷繁复杂的环境所干扰,这也是时代发展对医护工作者的发展要求。

因此要以培养护生“慎独”意识作抓手,要求医学院校既要在精神层面给予积极引导也要从物质环境层面进行激励。充分利用隐性教育潜移默化特点,引导护生塑造健康人格品质。校园人文环境方面,可以在校园显眼处竖立古代名医大家的雕像,在宣传墙上张贴有向上积极意义的宣传标语,在教学走廊悬挂知名格言以营造浓厚的医药氛围。精神层面的隐性教育主要是指日常德育教育中针对医德、医风等在校训、学风、班风等各个方面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医护生进行良性引导和促进。无论对教学老师还是医护生来说,正确的隐性教育所带来的感染力和引导力都是积极向上的,并且自带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全体老师和教职工在医德、师风方面的重视和遵守,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敬业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会时刻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无形中促使医护生从由外而内到由内而外发生转变,努力去完善自己的品格。

2.3 探索有效教育形式,营造德育教育环境

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注重独立与学习能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知识、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医院和院校应紧密协作,加强交流沟通。净化种种社会不良风气,将歪风邪气挡在门外。医学院校应站在育德育人的高度,坚持推进融入职业的德育理念建设,优化校园结构布局,积极创建独立友善的文化氛围。护生实习的医疗机构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不断组织学习上级工作指示,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紧抓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自查自纠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鼓励具有优良医德作风的临床医生对年轻的医护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医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医护生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同时多带领医护生走基层,了解民众心声和疾苦,了解社会医疗现状,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医德教育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变数的曲折道路,良好的医德修养需要长期学习,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在坚持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在德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下,在党和社会的关心下,我們坚信有着优良历史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必定能建设出一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服务全社会人民的高素质医疗队伍。

基金项目: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校本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201819)

项目名称: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定彬.医德与医术的辩证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85-386.

猜你喜欢
护生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护生沟通交往能力
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因素的调查
护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多元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护生关键能力的影响研究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本科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