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施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可以满足旅游人员的发展需求,促进旅游管理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有实习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及双向进入模式等。探讨了优化校企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6-012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0-4 文献标志码:A
旅游业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对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满足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企业的发展,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采用中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企业合作人才创新模式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转型是大势所趋。
1 实施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是满足旅游人员发展需求的必要基础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有所不同。从事旅游业的人们不仅在该行业中谋求生存,还将其视为在空间环境中一种实现生活事业和实现自我生活价值的载体,为展现和发挥个人的智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了给旅游业管理和专业人才管理模式提供发展新的思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事业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培养的人才应使产业发展与时俱进,凭借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国家地理知识,将游客带入一个历史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相对丰富且非常广阔的旅游领域,只有这样,外国游客才能愿意来中国旅游,将旅游业带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实施校企联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
1.2 是促进旅游业管理自我发展的必要前提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因为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当今时代的需求脱节,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这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与旅游企业发展的人才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矛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导致这些毕业生不得不从事与旅游管理无关的工作,这会影响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导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困难。因为学生资源减少,因此建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企业合作模式是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
2.1 实习基地模式
经过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学生联系实习企业获得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实习基地模式,是旅游企业与高校在学生实践中的合作模式。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在工作岗位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沟通与合作,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率,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选拔标准,不断完善学生的培养方式,解决旅游高峰期人才短缺的问题。实践工作可以增进对员工的了解,初步实现学生的目标,有助于企业找到发展所需的人才,减少企业的招聘成本。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一种普遍模式就是双赢的实习基地模式[2-3]。
2.2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与高校协商,根据相关协议,旅游高等学校完全按照企业对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人才数量等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旅游企业在实践环节提供协助,提供合同聘用人才的培训模式。这种根据旅游企业的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是一种人才的需求方和供应方紧密结合,以阐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法律协议。
学生毕业后,优秀的人才直接去指定企业参加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有效缓解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节省旅游企业的招聘成本,节省企业的工作时间。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其实质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对人才进行培训,提供企业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生,其进入工作单位后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种模式的显著优点是提高就业率和稳定性,避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但是这一模型的缺点是会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兼顾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是这种模式的改进方向[4-5]。
2.3 双向进入模式
目前,旅游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相对较小,虽然相当一部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际操作技能相对匮乏,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普遍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双向进入模式是旅游企业与高校之间交流培训和优势人才资源互补的一种模式,双向进入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通过定期聘请企业中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人员为学生举办讲座并提供探访活动,可以了解最新的企业管理概念和经典的管理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此外,为了提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理论素养及他们的学术水平,企业可以定期安排他们去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培训,通过接受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6-7]。
3 优化校企合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3.1 加强校企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当今的旅游企业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這些人才要有丰富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社会实践技能。因此,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我国高校必须及时掌握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校举办职业讲座,培养旅游管理创新人才,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想,加强与旅游企业的沟通,及时完善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方法,实现长期的合作发展。
此外,为了吸引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旅游企业必须与我国高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当前的社会旅游发展和就业情况传达给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教学目标[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训是一种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训,应及时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明确其市场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充分认识自身的课程特点和优势,设置和调整专业,保证课程设置与时俱进,满足当前的就业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旅游业所需要的实践人才需要非常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有健全的人员培训设施,使学生能尽快满足职位需求。同时,高校应努力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发展关系,使学生获得校外实践的机会,实现在该企业开展实践培训的可能,这样可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再结合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刍议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00-102.
[2]张园,朱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0):220-221.
[3]冯春艳.基于“景校一体”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9(24):68-69.
[4]刘琳.广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7):190.
[5]蔡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2):134-135.
[6]张茸.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1):168.
[7]叶青.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89-92.
[8]刘妍,蔺国伟.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J].智库时代,2019(48):41-42.
基金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教研项目(JG-1747)。
作者簡介:谢天慧(1976—),女,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扶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