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停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121)
眩晕症是急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患者的主观感觉障碍,该疾病通常为突然发生,且疾病发生以后患者常出现周围物品或者自身处于移动和摇晃旋转状态的感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不敢睁眼视物以及头昏脑胀、头重脚轻感,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甚至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对确诊为眩晕症的患者主要实施药物和物理治疗,以改善疾病症状,将其对患者生活与工作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盐酸异丙嗪可以将神经及毛细血管上皮H1 受体阻断,以获得镇静和抗胆碱的功效;天麻素为临床常用中药制剂之一,可发挥熄风、平肝等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在急诊眩晕症临床治疗中应用天麻素和盐酸异丙嗪的临床疗效,在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2019 年8 月至2020年8 月接收的急诊眩晕症患者中选取45 例进行比对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如下。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45 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22 例和23 例。对照组中男性10 例,女性12 例;年龄32 ~48 岁,平均年龄(39.95±2.64)岁;依据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患者占13 例,占比为59.09%,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占5 例,占比为22.73%,后循环缺血致眩晕患者占4 例,占比为18.18%。观察组男性12 例,女性11 例;年龄30 ~51 岁,平均年龄(39.98±2.71)岁;依据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后循环缺血致眩晕患者例数分别为15 例、3 例和5 例,占比分别为65.22%、13.04% 和21.74%。两组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眩晕症诊断标准[2],且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眩晕症;②对研究中相关药物无过敏反应者;③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病史、意识障碍者;④合并血液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异丙嗪(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333,规格:25 mg)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肌内注射,25 mg/次,1 次/d,连续用药3 d。
观察组患者给予天麻素(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001,规格:2 mL ∶0.2 g)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其中盐酸异丙嗪的用药方式、剂量以及时间等均与对照组相同,天麻素为静脉滴注,每次取800 mg 天麻素溶入至250 mL 生理盐水中,1 次/d,连续用药3 d。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急诊眩晕症患者的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改善情况。②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临床总好转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表示,疾病相关症状在治疗以后明显改善,患者可以参与至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活动当中为显效;疾病相关症状在治疗以后均有所减轻,但是患者仍然有轻度视物眩晕感觉,且对工作和生活存在一定影响为有效;疾病临床症状在治疗以后无明显改善,甚至有进一步加重,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为无效。③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肠胃不适、嗜睡)发生率。
采用SPSS 22.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cm/s)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其中肠胃不适患者占2 例,嗜睡患者占1 例。对照组患者中,肠胃不适患者占1例,嗜睡患者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眩晕症是急诊科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症的诱病因素较多,涉及多个学科[3]。急诊眩晕症为自我感觉异常运动性幻觉,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站立不稳、方向感偏移、平衡障碍以及复视等。目前临床常依据该疾病的性质将其划分为真性眩晕症及假性眩晕症,主要依据患者的旋转型感觉是否存在明确运动性判断疾病类型[4]。其中真性眩晕症患者常存在明确的旋转运动性感觉,假性眩晕症患者则不存在该类感觉。临床相关研究表明[5],眩晕症的发生同人体小脑病变、前庭神经病变、迷路病变和脑干病变之间有密切关联,多数眩晕症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组织缺血或缺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及代谢障碍等情况。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对症、对因以及一般治疗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6]。
目前临床常应用抗胆碱药、止吐药、镇静剂、安定剂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急诊眩晕症,本研究中所用的盐酸异丙嗪属于抗组胺药物,其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对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全身血液浓缩有良好的阻碍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水肿程度。当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可发挥中枢抗胆碱性作用,进而达到止晕与止吐的目的,同时将脑局部的供血量提升,有效改善脑循环[7]。除此之外,该药物对于机体应激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但是长时间用药极易导致耐药性,为此建议配合其他药物治疗[8]。
天麻素是临床中治疗眩晕症较为常用的中成药,天麻为其主要成分,可发挥解痉息风和补肝滋阴的作用。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天麻素具有良好的安眠、镇静和镇痛功效,其可以有效恢复及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衡,对神经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进而可发挥抗惊厥、抗癫痫以及调节负性情绪等功效[9]。与此同时,天麻素可扩张脑血管,将脑血流的阻力降低,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促进患者迷路动脉、椎基底动脉、内耳和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状态的改善,可以改善眩晕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等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好转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天麻素进入机体以后,可以发挥理想的安眠和镇痛作用。除此之外,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情况的改善,且可以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天麻素与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